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打算弃蒋保台,扶持有留美经历的孙立人和吴国桢

为求美国支持,蒋介石只能投其所好,重用两人。

孙立人也因此一路升迁,官至总统府参军长,风头一时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对孙立人委以重任,但老蒋心里一直对他有猜忌。

毕竟,孙立人并非黄埔出身,也不是老蒋的嫡系,手握兵权不说,背后还有美国人的支持。

蒋家父子一直打算寻找机会,除之而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时机成熟后,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等罪名革除了孙立人的职务,并解除了他的兵权。

当年六月中旬,孙立人被逮捕,之后被长期软禁于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居所。

这一事件,史称“孙立人兵变事件”。

软禁期间,台湾当局对孙立人采取了“七不政策”: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孙立人被软禁了足足有33年之久。

被软禁期间,孙立人的身旁一直有两位红颜相伴:夫人张晶英与姨太太张梅英。

这两位红颜并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同姐妹,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娶张晶英、张梅英之前,孙立人曾有过一段少年婚姻。

他的原配夫人名为龚夕涛,出生于合肥的名门望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两人在孙立人父亲的安排下成婚。

受到新式思想的影响,孙立人很反感这段包办婚姻。

而且,他当时在清华读书,之后又出国留学,与妻子也是聚少离多。

后来,龚夕涛就留在了家里侍奉公婆,两人的婚姻也渐渐名存实亡了。

1930年,留学归来的孙立人到南京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暇时间,他喜欢去舞场跳舞。一次舞会上,经一位军官介绍,他认识了18岁的女学生张晶英。

两人情投意合,孙立人当即打算回家与龚夕涛办理离婚手续。

可是,龚夕涛却不同意与他离婚。

在她看来,她嫁给了孙立人,就已经是孙家的人了,必须从一而终。

但她还是默许了孙立人再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孙立人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在上海与张晶英成婚了。

此后数十载,张晶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陪他走过了风风雨雨。

可惜的是,张晶英不能生育,两人结婚后,孙立人膝下一直无所出,转眼便已经年过半百。

一天,张晶英愧疚地对孙立人说:“立人,我对不起你,至今没有生一男半女。”

孙立人听了便笑了:“看你说的,有没有孩子,这有什么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张晶英已经打定主意,要为丈夫娶一个姨太太。

她物色的对象,正是家中的护士张梅英。

张梅英是台湾高雄人,当时不满30岁。

她出身小康家庭,毕业于一所护士学校,为人知书达理、性格温婉,很受张晶英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晶英向她透露了自己的打算,可张梅英却红了脸:“我恐怕配不上将军……”

“不,不,你配得上。他有你照顾,会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张晶英劝说道。

听了她的话,张梅英思考再三,最终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张梅英走进了孙立人的生活。

1952年,两人的长女孙中平出生。此后,长子孙安平、次子孙天平、次女孙太平也陆续出生了,让这个家变得热闹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个孩子的降生,给孙立人带来了为人父的喜悦,却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长子孙安平出生后不久,孙立人便遭到了软禁。

软禁期间,薪水停发,一家数口没有工资没有存款,连生存都成了难事。

当时,张晶英已经皈依佛门,常年在台北吃斋念佛,仅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中的大小事务,都由张梅英来操持。

看似柔弱的她,一下子站了出来,为丈夫分忧。

张梅英对家人说:“只要人在,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一开始,她还有些珠宝首饰,便把这些首饰拿去尽数变卖,用来维持家里的开销。

后来,一家人山穷水尽了,不得不开始了务农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台湾养鸡业盛行。

孙立人在家里搭了个鸡棚,当起了鸡农,剩下的鸡蛋则由张梅英拿到市场上去卖,人称“将军蛋”。

后来饲料价格疯涨,养鸡入不敷出,两人便改行养起了金丝鸟,但也没赚到多少钱。

无奈之下,孙立人托人写信给老蒋,讨要了一些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孩子一个个降生,每月微薄的生活费也不足以支撑全家的开销了。

于是,两人用仅剩的积蓄在台中买了一块山地,在山上种上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

每天清晨,夫妻俩就乘坐汽车来到山上,戴起斗笠除草、施肥,一忙就是一整天。

待到水果成熟,夫妻俩便提前一天采摘下来,次日清晨再让张梅英骑着自行车去第二市场上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后来还种了不少鲜花、圣诞树等观赏性植物。

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曾回忆道:“当时我从初中到高中,每天放学回家,都帮忙做些粗活……我母亲也配合花店的需要,以家中种植的各种植栽来提供花材。”

长年累月的务农生活,让孙立人和张梅英累得又黑又瘦。

但是为生计而忙碌,反而让他们无暇去管政界的纷纷扰扰,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虽然经济困难,但在读书一事上,他从来没有耽误过孩子们。

当时,他们家请不起家庭教师,孙立人就亲自上阵,指导孩子的功课。

孙立人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后来又考取公费留学,进入美国普渡大学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思想上,孙立人也一直要求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忘本。

次子孙天平曾回忆道:“我父亲虽然说是个留美的学人,现在说是海归了,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其实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传统思想。从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背《古文观止》。”

在孙立人的精心栽培下,他的四个孩子都成长为了学霸,在各个行业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女孙中平,出生于1952年。受到父亲的影响,孙中平自幼便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

为了保持前三名的成绩,她常常在考前熬夜读书。

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地努力,孙中平的成绩一直十分优异,也追随着父亲的脚步,考入了新竹清华大学核子工程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她又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80年,孙中平进入了IBM的纽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纽约研究中心是IBM全球八所研究中心中最顶尖的一所,可见孙中平的能力非同一般。

同年7月4日,孙中平在美国结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孙立人无法亲自前去主持婚礼,便委托了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教的义子前去,也算是替自己见证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两年后,孙中平生下了一个儿子。

得知消息的孙立人,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82岁了,终得第一个外孙,岂不感慨?!”

后来,孙中平又相继转入了制造部门和行销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不服输的性格,她在每个领域都表现得十分亮眼,逐渐成了公司的一大骨干。

2000年7月,凭借着多年以来的卓越贡献,孙中平被任命为了宏碁联盟的总经理。

2001年1月,孙中平如愿调回了台湾工作,担任台积电行销业务部门的产品定价暨事业流程处主管。在国外生活大半辈子后,年过半百的孙中平终于回到了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平的同事林有嘉曾评价她道:“孙中平的处事风格就是力求完美,这种严谨的态度与行事风格,绝对与她的成长背景有关。”

可以说,正是孙立人的言传身教,才让孙中平养成了如此坚强、不服输、力争上游的性格。

长子孙安平,出生于1954年。与姐姐孙中平一样,孙安平从小便成绩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他毕业于台湾中原理工大学。

由于父亲的“清华情结”,孙安平进入了新竹清华大学的物理研究所继续学习,并于1979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孙安平一直任职于美国硅谷。

作为长子,孙安平一直牢记自己肩头的责任,努力为父亲洗清冤屈。

1988年2月底,孙安平以同学的名义将自立晚报的记者李文邦带进了孙家,进行暗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李文邦,孙立人首次打破沉默,还原了当年兵变一案的真相。

自此,“孙立人案”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同年3月底,郑为元来到孙家,表示:“今后孙立人有行动和言论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见任何朋友。”

经历了33年的囚禁后,孙立人终于重获了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8月13日至14日,孙安平携夫人及长子孙善强回到了老家安徽庐江县探访。

一行人祭拜了孙安平祖父母的坟墓,并与当地的村民亲切地交谈,了解了孙家祖辈的历史。

之后,他们又前往孙立人故居,参观了故居内的图片和遗物,并在孙立人的铜像前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孙安平也一直关心着抗战老兵的生活情况。

2017年7月26日上午,孙安平来到了缅甸仰光,探望在缅远征军童铭惠老人,并向他赠送了东北的人参以及“精诚无悔”抗战胜利纪念章,以示敬意。

次子孙天平,出生于1956年。孙天平毕业于辅仁大学数学系,后来他也远渡重洋,相继在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和威廉玛丽学院取得了电子计算机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孙天平从台湾来到上海定居,并任职于台资企业汉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担任区域总监。

2015年9月3日,孙天平以台湾代表人士、著名抗战将领后人的身份受邀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及相关纪念活动。

观看阅兵仪式后,孙天平感慨万千:“最让我感动的是抗战老兵方队,这是以前阅兵从来没有过的。再过10年,可能很多老兵就不在了。国家没有忘记他们,这也向世人昭示,我们正视历史,铭记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表示,父亲一直希望中国强大,所以才从军报国。“他没有看到,我看到了,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

同时,孙天平也经常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努力宣传父辈们抗战的光辉历史。

孙天平曾回忆道:“父亲晚年跟我们提到最多的事情就是想回老家。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他的庐江口音一直没变。”

因此,他正着手将孙立人的墓从台湾迁回庐江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在六十大寿之际,孙天平向记者透露自己可能会到庐江定居,完成父亲的梦想。

为了支持家乡发展,他还将在合肥经济开发区投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并从台湾引进人才。

如今,孙天平依然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3月25日,黄梅戏《将军玫瑰——孙立人》剧本座谈会在庐江召开。

当天,孙天平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表示将积极推动该剧目在台湾上演:“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敢当,但我希望能够推动这件事情,因为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两岸同胞的血液里,是民族的根。”

小女儿孙太平,出生于1958年。孙太平1980年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之后又赴美留学,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进入了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孙太平返回杜克大学任教,如今已是杜克大学的终身教授。

2018年,孙太平受邀回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了山西师范大学。

7月25日,校长卫建国向她颁发证书,聘请其为学校的特聘教授。

作为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孙太平将带领学生们为国内的生物学发展贡献力量。

一门两硕士两博士,实在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享年90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作为抗日名将,孙立人的前半生可谓是功勋卓著,有着“东方隆美尔”之誉。

而后半生,他却被幽囚于一屋之中,莳花弄草、养育子女,过上了一介布衣的生活。

好在,孙立人将膝下子女皆培养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也让自己收获了平凡的幸福。

参考文献:

彭治国 《孙立人案:玫瑰的幽禁岁月》

李伟文 《抗日名将孙立人与他的护士夫人》

中安在线 《孙立人次子孙天平:看到老兵 遥忆父亲当年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