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图/唐小珍(广西)

5月14日,我和好友艳华从上海同去扬州,当天游览了瘦西湖。15日,我俩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

该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馆、塔、桥相得益彰。该馆设有14个各具特色的展示空间。

第1展厅,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分两部分展示,第一部分,运河沧桑,王朝基业;第二部分,天工慧光,中华勋业。以历史叙事方式,全景展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的面貌与价值,包括中国大运河的开凿管理、科技工程、百姓生活等内容。

展厅内有一面横宽25.7米、纵高8米、厚1~3厘米的“土墙”,这是河南开封州桥遗址汴河剖面,比较直观地揭露出唐代至清代汴河河道堆积情况,是目前国内提取的体量最大的土遗址剖面。

展厅内有一幅全长20.32米的《京杭道里图》,卷首为杭州湾,卷尾止于北京城,采用鸟瞰式视角,青绿设色,工笔重彩,描绘出京杭大运河流经城池及两岸景观。

展厅内有两座桥梁模型,一座是杭州拱宸桥模型,另一座是汴水虹桥模型。

汴水虹桥如长虹卧波,桥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木条捆绑成束,连成一片,构造甚是独特。

汴水虹桥与河北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如今另外三座桥梁仍保存于世,唯汴水虹桥与汴河河道一起涅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第2展厅,运河上的舟楫。

以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两岸繁绘三部分展示。介绍了运河上的官府座船、渔船、货船、客船、沙飞船等。

沙飞船,为扬州沙氏所造,因航速迅捷,故称沙飞船。

登上沙飞船观看大约两分钟的数字影片,可以沉浸式体验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展厅内展示数十艘大小不一、各个朝代、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船模。

隋代的龙舟、翔螭舟,清代的灯舫等,透过船模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奢华和气派。

第3展厅,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以地域为轴,再现了运河沿线代表城镇的丰富景观,如街道、酒店、商铺、码头、粮仓、戏楼、民居、牌坊等,呈现出大运河沿岸城镇商贸繁荣、百业兴旺的景象。

“盐运使司”铺售卖用盐加工而成的12生肖,后门上写着“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

走出天后宫门楼,来到庄严高大的博物馆大厅,仿佛刚才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

第4展厅,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

分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城市风情三部分展示。对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的相关知识进行挖掘,对中国大运河、威尼斯大运河等15条知名运河作了简介。

第5展厅,是临展厅,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分寻迹、探胜、见证和融汇四部分展示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6展厅,运河湿地寻趣。

展现运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反映大运河自然生态景观,科普湿地知识等。

第7展厅,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乐韵流淌、形色天成、民俗万象三部分展示。

汇集运河沿线传统音乐、曲艺、戏剧、美术、技艺、民俗等类别的代表性非遗项目,采用展示展演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

第8展厅,河之恋。

采用“科技+艺术+文化”的组合形式,放映约6分钟的球幕沉浸式数字电影,为观众带来春、夏、秋、冬四季运河美好体验,是科技与艺术感十足的数字专题展。我和艳华坐在宽阔的地面上,看得如醉如痴,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历史对话。

第9展厅,紫禁城与大运河。

分运河漂来紫禁城、天下美物聚宫城两部分展示。以叙事方式讲述紫禁城营建、宫廷生活与大运河的紧密关系。

大运河孕育了紫禁城,紫禁城也成就了大运河。

第10展厅,隋炀帝与大运河。

分雄视、宏图、风华、梦归四部分展示。用叙史方式,以隋炀帝下扬州为主线,展示隋炀帝与大运河、与扬州繁荣的故事。

第11展厅,是临展厅,展示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

分千年巍峨、万象其中、天路神工三部分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

观众可以全景观瞻巍峨宫堡,近距离窥见布达拉宫珍贵文物。让我们在领略了中国大运河的魅力之后,领略到雪域高原的魅力。中国大运河和布达拉宫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参观完所有的展厅后,我和艳华来到楼顶,楼顶上有美丽的花园。楼顶与大运塔通过今月桥相连。站在楼顶远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周边美景尽收眼底。天上不仅阳光明媚,还有半轮月亮高悬,日月同辉,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

中国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级行政区35座城市,惠及3亿多人。

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3大部分10段河道,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总长3200公里。

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公元前486年),隋代(公元7世纪)第一次全线贯通,元代(公元13世纪)第二次全线贯通。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是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工业革命前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的交流和融合,历经两千余年沧桑岁月,直至今天仍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带着对中国大运河粗浅的了解,带着对中国大运河的崇敬,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恢宏大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024年5月19日

(供图:唐小珍)

作者简介:唐小珍,网名:甜心,1966年出生于广西全州县,在外地求学、工作数十年,2021年退休。喜欢文学,几十年笔耕不辍,但从不轻易示人。写日记、记心得、谈感悟,自娱自乐,乐此不疲。自2023年春节开始,投稿“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希望拙作与大家分享。承蒙不弃,非常荣幸!非常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