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3月2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布内部信反思公司战略与执行后,时隔近2个月,理想终于开始“广进”计划。

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在五一假期后开始裁员,比例超过18%,按照其2023年底拥有近3.16万名员工计算,此次裁员涉及的人数或超过56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电动湃在《理想汽车:真的走出泥坑了?》中也表明了态度:谨慎判断,理想汽车即便如今有触底反弹之势,后市如何,仍然有很大不确定因素。

或许,此次裁员带来的降本增效,能够消解后续发展中部分不确定因素,但在行业寒气弥漫的情况下,如何穿越这个周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理想汽车裁员优化早有苗头。

4月初,一位自称为理想汽车员工的账号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理想目前新offer全部暂停审批,17(级别)岗以上会有少量股票,但可能与绩效等考评挂钩,低绩效无法套现。理想全部预算缩减30%以上,由于目前人员架构仍按照年度目标销量80万辆布置,人员相对冗余,下一步将要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初,陆续有内部员工放出消息,理想汽车内部开始逐渐裁员,首先“动刀”的是人力资源部门。另外造型部门、生产以及供应链相关部门均有不同比例的人员调整。

据21财经报道,在此次整体优化中,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门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至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到1000人以内。

据了解,理想汽车的管理层在4月底通过了最终的裁员名单,这轮员工优化计划于5月第一周正式启动,预计大部分将在5月底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读出几个关键点:

一是为什么裁员?

理想在去年销量大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规模持续上涨,一年内招聘了1万多人,总数超过了3万人,仅次于蔚来,不可避免出现人力冗余的情况。

2024年3月底,理想汽车基于多方面的考量,进行了一轮降价,并将其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64万台。在销量放缓和目标下降的趋势下,人力冗余的迹象愈加凸显。

二是为什么裁纯电和智驾团队?

这应该是让很多人困惑的点,纯电车型是未来、智驾是用户买车关注的重点,理想汽车就如此“断舍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3日,理想汽车宣布启动矩阵型组织2.0升级,并进行多个部门的组织架构调整,原MEGA车型负责人被“雪藏”。

去年10月,理想汽车大力向外招聘智驾研发人才。彼时,理想汽车给出的薪资水准属行业第一梯队,部分人才跳槽可获高达50%以上的涨幅薪酬。

但截至目前,理想汽车智驾水平及进度距离行业第一梯队愈来愈远。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不妨猜测一下,2024年增程车型仍将是理想汽车发展的重点,智驾方案也存在外包的可能性,不会固守全栈自研的道路。

只有这样的策略思考,理想汽车才会做出这样的裁员结果,以成本换发展时间,同时保证人员置换,技术持续发展的自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理想将开源节流的操作全部做到,为自己激进的80万辆目标买了单,至于能否奏效,就要用时间来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相对迅猛的裁员,吸引了多数人的目光,但其实近期裁员的车企,却不止理想一家。

近日,广汽本田发布了裁员公告。相关内部人士透露,本次裁员行动将持续至8月,其中5月将是较为集中的时间段。目前已有约1700名员工选择离开,占到了合资公司总人数的14%。

更早之前,特斯拉中国区也进行了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有些部门将裁员30%-4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其他部门普遍在20%左右。甚至有消息传出,特斯拉中国的市场营销团队也被“一锅端”裁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竞争不是人情世故,更可能是迅猛的裁员公告。而这也为纷繁复杂的2024年,加了不一样的注脚。

2024年,以“油电同价”为标志的新一轮价格战、墙倒众人推的舆情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量发布会,“频频致敬”也不能掩盖市场的腥风血雨,更似一部江湖气极浓的书剑恩仇录。

多方裁员正是腥风血雨竞争后的结果之一。

事实上,特斯拉和诸多合资公司的“员工命运”,自去年以来,这些车企的销量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程度远超往年,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优势,终于溢出到了燃油车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份额的下降、车型产品的老旧,必然无法支撑如此多的人员开支,裁员以存实力,以后再图反攻是一个不难的选择。

沿着这个思路来思考,如果去年合资品牌份额折损严重,那今年的豪华品牌也正在经历同样的剧情,或许明年我们也会看到不少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裁员的消息。

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所有车企裁员果决的速度都比以前大大加快了,例如去年在两周内裁员数千人的蔚来

我们进一步思考也会发现,裁员只是市场发展不好、消费不振的一个具象的结果,是员工,也是用户,背后也有家庭,才会如此受到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士顿最新的报告显示,国内宏观经济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意愿,包括首购、增购,预估过去五年累计抑制了3000万辆需求。

需求减缓的滞后性,终于在2024年传导到了每一个车企,也就有了多轮裁员。

理想、特斯拉、广本都不会是最后一个,寒气会继续传导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一句话来总结全文,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理想、特斯拉、广本在裁员的同时,更应积极加大在纯电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投入,以应对市场波云诡谲的变化。

谋大势、早布局,做减法有时容易,而做加法更需要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