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常通禅师与景岑禅师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

在唐代,禅宗的教导方式非常独特,师徒间的对话往往充满了深意。

通禅师,一个来自河北邢州的和尚,他不远千里来到长沙,希望能从景岑禅师那里得到佛法的真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案情景

公案情景

在一次会面中,景岑禅师和常通禅师展开了一段对话。

景岑禅师首先问常通:“你是哪里人?”常通回答说:“我是邢州人。”

景岑禅师似乎早已看穿了常通的心思,回答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从那里来的。”(这句话有更深的意思,暗示常通禅师的真正目的是来寻求精神上的指导,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

常通随即反问:“师傅,您以前有没有在这里住过?”

景岑禅师肯定地点了点头,于是收常通为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默解读

幽默解读

这段对话,如果用现代的视角来看,就像是一场“你猜我猜不猜”的游戏。

景岑禅师似乎在说:“小伙子,我知道你不是来旅游的,你是来求知的。”

而常通禅师则像在说:“师傅,您在这里住过吗?我猜您肯定住过,因为您的智慧和这里的山水一样深邃。”

不过,禅宗的对话总是让人意犹未尽,让人在轻松幽默中,又能感受到一丝禅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原文

常通禅师参拜长沙景岑禅师,景岑禅师沙问:“何处人?”
常通禅师答道:“邢州人。”
景岑禅师说:“我道你不从那里来。”
常通禅师问:“和尚还曾住此否?”
景岑禅师印可,遂收常通禅师为弟子。

结语‍

结语‍

我从广州清远的小县城来,但我又志不在此,相信读者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了多年的城市,但精神上又有更高的追求。

有就对了,无论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做设计还是理发师‍‍‍‍‍

发心对了,都是修炼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