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石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石春天

30年超长期国债今天开卖了。

我早上跑了趟工行——但对方说,他家不卖。

然后我转道去了招行——招行网点可以买,100块起买。除了网点,网银上也可以买。

很多人一看30年国债,就会本能地想,这太久了。

“我还不一定能活30年呢!”

它中途可以转让变现的。

国债的流通性很强,挺好变现。

这次票息是2.57%,每半年派息一次。

假如未来利息大降——那100块钱的国债,说不定能涨价,变卖到110块钱呢~

赚一个升值的价差。

当然,反过来也有贬值风险。 如果未来利率大涨,比如存款涨到4%的水准了——那100块钱的国债,你便宜点可能用90块钱才能出手——纯属举例,不精准。 如果遇到这种,也可以持有到期,安安稳稳拿本息就行。

这批超长期国债属实挺紧俏

五大行都有额度,但它们只卖给机构。

也就招行,浙商银行...匀出了一点卖给普通人;

招行也只卖今天一天,下午三点半就截止了;我本来想买一笔呢,但忘带身份证,买不了。

后面还会有发行。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发行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2.57%确实不高——

它押注的是未来利率下行。

有的人问,同样是常年收息。

超长的债券和收息股,建议买啥呢?

两者优劣是啥。

这个问题看似平淡,但提得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如果我们想要高点的收益,很难从国债中获得。

国债它主打个安全稳当嘛~

目光得盯一下收息股。

这俩关键区别是:

「固定利息」和「浮动股息」

国债嘛,票面利息都用白纸黑字约定好了,给多少利息是确定的。

但也就没多少惊喜了。

惊喜在于转让时的价差。

收息股它每年的息(分红)会波动。

如果企业经营得好,舍得分钱,那我们每年到手的分红会持续上涨。

比如我随便举两个例子,水电和牛奶龙头。

股息总体保持上涨,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年轻人来说,想加速资产成长,早点儿攒到躺平的资本——

收息股或许是更对胃口。

但是呢,收息股风险也更大一些。

比如公司破产倒闭了咋办?或者虽然没破产,但效益不行了咋办?

又或者不舍得分红了咋办?

我上面表格举的例子,是市场的幸存者。

也有很多收息股,突然噶了。

超长国债如果持有到期的话,这种顾虑是不用担心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

已经走过壮年的积累阶段,更在意稳当了。

所以会定好闹钟,按时抢购国债。

我自己的话,会更喜欢组合着来的。

固定收息+浮动收息结合着来~

既有稳稳的可预期的粗茶淡饭;也有浮动的,更可口的大鱼大肉。

但——

我的固定收息不是国债,而是年金险

老了之后月月领钱。

还有一个关键区别值得注意:

生息的期限

绝大多数国债是有期限的。

无论五年,十年,三十年...

总有到期的一天。

年金险也是,一般以寿命为限,领取到离世的那一刻;或者设定一个固定的领取年限。

但收息股么——

有的公司,可能没过几年公司就倒闭了;

但有的公司,说不定能存活上百年,几百年,传于子孙后代,成为传家宝呢?

比如3M、宝洁、可品可乐...这些公司都已经成立100多年了。

股息分红也都在过去60多年里,年年上涨。

期待未来A股也有这样的“股息王”出现~

这就考验自己的选取眼光了

PS.

顺便提下。

最近有个新上市的红利类ETF,还挺有特色:

红利国企ETF,510720。收息股主要分布在央企、国企里面。像煤炭、银行、水电等等...

它跟踪的都是高股息的国企龙头。

它有个比较吸引人的特点:管理人会每月评估,符合分红条件的话,可安排收益分配。

每年最多可以分红12次。

换句话说,有可能做到月月分红——如果真的做到了,那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