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
“茶”
即“人间草木”
“草”在上
“人”居中
“木”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在草木间

汲取天地精华

是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说文解字》云

“茶”同“荼”

苦荼也

从艸[cǎo],余声

陆羽《茶经》说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2022年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涵盖红、绿、黄、白、青、黑六大茶类和

再加工茶-花茶的制作技艺

2024年5月21日

是第五个

“国际茶日”

了解关于茶的这些知识

跟着河大卫一起科学饮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茶是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茶类

最早出现的红茶之一正山小种

由我国明代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

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先流入欧洲,后被推广至全世界

被列入名录的红茶制作技艺涉及

祁门红茶、滇红茶、宁红茶和坦洋工夫茶

发酵

即茶多酚的氧化程度

是其制作过程的最重要一环

发酵时将揉捻好的茶叶装在透气的篮子里

中间掏空并盖上湿布

茶坯在自身氧化酶的作用下发酵

补充一个小知识

所有的茶都来自同一种植物——茶树的鲜叶

但是

发酵程度不同

茶叶的具体种类也随之不同

发酵程度越深,茶色也越深

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大部分转化

对胃的刺激小,产生的氧化物可促进消化

还可驱寒暖胃、缓解疲劳

冲泡红茶

建议选用白瓷盖碗

水温在90℃-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茶在我国历史最悠久

产量最多、饮用最广泛

最早有关绿茶的记载

可以追溯到西周《华阳国志-巴志》

入选名录的绿茶制作技艺多达15项

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

散发叶内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成形

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

是从发明蒸青制法开始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对此有记载

到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

用锅炒杀青和干燥

绿茶富含茶多酚

有抗衰老、清热消暑、提神醒脑等功效

胃不好不宜饮用浓茶,入睡前不宜多饮

宜用玻璃杯、白瓷盖碗冲泡,宜小不宜大

水温80℃-90℃较为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茶为特色小众茶类,产量较少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名录

制作工艺与绿茶接近

但需要“闷黄”

这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一步

将杀青、揉捻或初烘后的茶叶趁热堆积

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逐渐黄变

黄茶是我国的特产

“闷黄”工艺形成于明代

黄茶具有降糖、润肺、养颜、养胃等功效

冲泡黄茶宜用玻璃杯或盖碗

较嫩的芽茶可用85℃的水温冲泡

芽叶稍大的水温可在9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茶也比较有特色

白茶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

我国茶文化专家陈椽在《茶叶通史》中说

福建福鼎系白茶原产地

入选名录的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福鼎白茶以清爽、淡雅、鲜灵见长

萎凋这一制作工艺尤为重要

茶鲜叶通过萎凋失去水分、轻微发酵

降低茶鲜叶的青气与涩味

增加茶汤的清醇滋味

白茶有解酒醒酒、保肝护肝、明目等功效

饮用器具可选茶杯、茶盅等

最好不冲泡得太浓,水温宜在90℃或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龙茶也叫青茶

色泽青褐,由此得名

起源于福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

入选名录的乌龙茶制作技艺有

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和

漳平水仙制作技艺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特殊工艺

由摇青和晾青两个过程交替、重复组成

使茶叶半发酵,促进香气形成

乌龙茶有调节血脂、分解脂肪、醒脑提神之效

贫血、神经衰弱、便秘者不宜饮用

注意“空腹不饮,睡前不饮,冷茶不饮”

冲泡的茶具选择盖碗冲泡为佳

冲泡水温以100℃的沸水为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选名录的黑茶制作技艺涉及10种茶

包括两种普洱茶:大益茶、贡茶

黑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茶马互市

长期的茶马互市促使茶马古道形成

可能正是内陆和边疆

产销区间的长距离运输

才产生了可长时间存放的黑茶

渥堆是黑茶制作中独特的发酵工艺

将茶坯适当堆积,茶叶在湿热作用下发酵

因富含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茶多酚氧化产物

饮用黑茶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和清除糖脂

还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以及胆固醇

黑茶用料粗老

冲泡时,最好用100℃的沸水冲泡

还可以煮着喝

宜选择粗犷、大气、能过滤茶汤的器皿

如紫砂壶、陶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茶是再加工茶,不属于基础茶类

花茶源于宋、始于明、盛于清

列入名录的

都是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制作过程中比较特殊的是窨制工艺

通常使用绿茶作为茶坯

吸附茉莉花、白兰花、桂花等花香

让茶叶滋味转为浓醇

花茶种类繁多,以茉莉花茶较为常见

有解郁散结、提神醒脑等作用

用白瓷盖碗或透明玻璃杯均可

水温在80℃-85℃左右为佳,不宜久泡

品·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0 1

茶 道

茶道,即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亦被视为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学习礼法、美心修德、领略传统美德。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中国茶道的四谛是“和、静、怡、真”四字。“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为茶道修习法门,“怡”乃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为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0 2

茶 德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为茶德定下了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唐的刘贞亮撰写的《茶十德》,提出: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宋时代,“茶德”理念传入日本和朝鲜,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0 3

茶 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羽的《茶经》、宋代皇帝赵佶所作《大观茶论》等都是关于茶文化的重要著作。

0 4

茶 画

茶与画结缘,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非常值得大书一笔。茶禅一味,不少画家借画反映深入浅出的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寅《事茗图》

茶画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相对于酒,饮茶是一雅事。特别是好茶的生长地,多在绿水青山云雾缭绕之境,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的心海里特别有共鸣。

0 5

茶 艺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 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

诗情茶意
寄与爱茶人

古来文人墨客,对茶情有独钟,更将茶韵融入诗篇。下面,河大卫精选六首绝美茶诗,邀您一同领略那屏幕之外,飘逸的茶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七令·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diào]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

诗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直白言物,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最后一句点出了茶的最高理想境界,“洗尽”二字最能体现,茶能抹掉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使人在忘却中不疲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碗茶歌(节选)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líng,清凉]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zuǐ,同“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芳丛”二字言鹰嘴芽为上乘之品,老友将新摘鹰嘴芽封存并远寄谪居湘江的诗人,可见此茶之于诗人的珍贵。诗表面写茶,实则是将采茶、寄茶、饮茶三个情景连接在一起,从生活细节来道出潦倒穷困时友情的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同“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的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这首词的佳处,就是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古今茶事等

那么平时你都爱喝什么茶?
有关茶文化
你还知道哪些?

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首绝美爱情诗词,转给你心中的TA

这些适合发朋友圈超治愈的诗词,读完瞬间身心愉悦

中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我只看过前五个,最后一个没看过!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