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是压不住的,大家立场不同,即使有着如漆似胶的过去,当前也必须有个明确的说法。

中国平安和汇丰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金融业合作的佳话。

2002年10月,汇丰入股中国平安,持股比例达到10%,这已经是当时政策允许的上限。作为当时中国平安的单一第一大股东,其不仅带来了资金,汇丰对平安的影响是深入到平安基因的,包括国际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控流程、经营模式、机制体制、后援服务、人才文化等。正是因为有了汇丰这个参照物,平安避免了很多弯路,更关键的是为其日后快速成长为国际综合金融集团提供了经验、夯实了地基。

2012年12月,汇丰出于自身战略调整,将其所持有平安的股份以727.36亿港元全部卖出,接手者就是我们熟悉的泰国正大集团。

到了2015年,中国平安开始通过平安资管持有汇丰,2017年12月,平安资管累计买入汇丰控股约合10.1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5.01%,成为汇丰控股第二大股东。

2018年11月,平安资管大举买入汇丰控股,持股比例增至7.01%,2020年9月23日,平安资管又以每股平均价28.2859港元增持汇丰控股1080万股,合计出资约3.05亿港元。此次交易后,中国平安持有16.55亿股汇丰控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8%,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至此,中国平安对汇丰一直是增持,从未减持。

但是中国平安对汇丰的投资之路并不能说多愉悦,尽管中国平安宣称自己是财务投资,但是作为第一大股东,在汇丰连一个董事会席位都没有,就说不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月K线图看,从2018年年初汇丰的股价就从62.13元开始持续跌,直到2020年9月份的21.95元,这个过程中中国平安投资市值损失惨重,苦不堪言,还要有股息在支撑,能给自己一个安慰。

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汇丰亚洲业务基本贡献超过100%的税前利润,而欧洲业务大都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后欧洲业务利润转正,但亚洲业务利润贡献份额近七成。

2020年,英国监管当局以保持疫情期间金融稳定为理由,要求汇丰和渣打这些“控股公司注册在英国”的银行,暂时停止支付派息。由此引发汇丰和平安的矛盾。中国平安再也不能忍受了。

当你买一个股票,持有多年,股价暴跌就算了,现在分红也没有,而且公司治理有明显不当,你会不会暴怒?尤其你还是第一大股东的时候。

汇丰董事会,到底是为股东服务?还是为英国服务?平安一直指责汇丰控股在内部搞了“转移支付”,将高收益的亚洲区的利润和资本,投到低收益的非亚洲区。中国平安多次推动汇丰控股分拆亚太区业务,最终无果。

5月6号,汇丰控股最大股东投票反对再度委任即将退任的行政总裁祈耀年为董事会成员,表明其仍在向这家银行表达自己的满。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平安的安抚,5月7号,汇丰宣布拟回购最多30亿美元,时间是5月8日到7月26日。

谁知道5月10号就爆出平安要减持汇丰,根据香港联交所5月10日披露的文件,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于5月7日以每股均价69.3074港元售出$汇丰控股564.88万股普通股股份,价值约3.92亿港元。售出后,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最新持股数目为15.03亿股股份,好仓比例由8.01%降至7.98%。

回顾中国平安上次增持汇丰,是2020年9月23日,中国平安以每股28.2859元的价格增持1080万股汇丰控股股份,持股比例超过8%,重新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

如果前复权看,今天汇丰收盘68元恰好是历史新高,中国平安选择开始卖出,也算对“财务投资”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了。

只是汇丰前脚决定回购,平安马上开始减持,有没有其他猫腻,就留给市场遐想了。

而近日,又有市场传言,中国平安正在考虑以何种方式减持130亿美元的汇丰股票,中国平安会不会继续减持,减持多少,都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说,这130亿美元的投资,是个大事。

从年报的净资产收益率看,从2020年至今汇丰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9.24%、10.59%、8.06%、8.75%、7.05%、6.64%、0.71%、5.30%、6.70%、3.22%、2.05%、6.54%、7.82%和12.35%,我们发现在这14年的时间里面,23年的12.35%是最高值,过去13年都低于10%,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在汇丰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去减持汇丰,会有新的收获。当然,现在汇丰的股息率很高,持有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能不能维持住这个股息,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