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名3岁男童被狗咬伤,在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与注射了被动免疫制剂的情况下仍在18天后不幸离世,在网络引起了热议。经河南南阳3家疾控中心联合调查,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为什么该孩子被狗咬伤后已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却仍然发病并死亡?狂犬病预防的一些误区我们一定要知道。

误区一:接种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可以100%阻断狂犬病毒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犬伤暴露后,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几乎100%有效,但狂犬病毒的感染与犬伤严重程度、进入伤口的病毒量、及时规范处置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案例的男童严重咬伤,且大多为接近中枢神经的部位,如脸部、颈部、眼睛周围及耳朵后面,狂犬病毒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中枢神经,导致发病。也就是说,并不是疫苗无效,而是疾病在疫苗起效前就发生了,这在既往也有相关的病例报道。因此,如果出现被犬严重咬伤,或伤在面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的部位,接种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仅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且要及时、规范处置伤口,要与病毒赛跑,才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误区二:被自家的犬或看着正常的犬抓伤或咬伤,应该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犬在患狂犬病的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一般人很难准确判断其是否患病。因此,“看上去正常”的犬伤人后,依然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通过既往狂犬病病例分析,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病例多为自家养的犬所伤,认为的自家养的犬不会有事,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自家养的犬同样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被犬咬伤后,我们应该及时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误区三:被犬或猫轻微抓伤不会感染狂犬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的暴露分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属于Ⅱ级暴露,虽然此类暴露发病几率不高,但不代表不会感染,而且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因此,遇到类似情况仍然应认真处理伤口和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四: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几天再打或者狂犬病疫苗在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每个人发病前,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如被狂犬病高风险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病毒赛跑”、“与死神抢时间”。因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时间应越早越好。

而另一个常见的误区:狂犬病疫苗必须在伤后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正确的说法是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是越早越好,如果过了24小时,仍然要及时去接种疫苗,必要时还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误区五:打了疫苗就可以,没必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明确指明,判定为Ⅲ级暴露者(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黏膜、开放性伤口被污染;或者直接接触于蝙蝠),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由此可见,在出现暴露后,我们该打疫苗打疫苗,该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就要注射,切不可大意,毕竟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100%!

当前已入夏,气温随之升高,猫猫狗狗性情会比较暴躁,切勿招惹,若被咬抓伤,哪怕没出血,也应及时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处置;

儿童风险意识弱,也喜欢招惹小动物,且受伤后可能会害怕责骂不及时告知家长,造成处置延误,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擦伤、咬伤痕迹应提高注意,问清伤口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郴州疾控

编辑:刘穆澄

二审:朱彬鑫 谢斌

终审:吴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