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大比武2024

本篇是参加“华夏伟业”杯第二届档案信息化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大比武(简称“大比武 2024”)的投稿文章,来自上海涵妍档案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陈亮

建设背景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26项主要任务和7项重点工程,其中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下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这项工程立足于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从挖掘和弘扬记忆本质的独特视角出发,旨在构建层级分明、内容丰赡的国家记忆体系,其核心是激活蕴含深厚地域文化基因、紧紧维系集体情感纽带的珍贵记忆遗产,并赋予它们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确保这些记忆遗产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代际传递、历久弥新。

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

《十四五规划》发布实施后,各地档案部门着力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城市建设的核心特色和亮点,多方式、有步骤、分专题地开展城市风貌采集工作,捕捉最新“城市记忆”,让“城市记忆库”与城市发展线保持同频生长。比如,在合肥和上饶等地设立的城市记忆馆以及城市规划馆,其核心功能即在于珍藏和展示城市的根基与精神内核,进而激发“城市记忆”的传承活力与发展潜力。这些场馆的布展设计采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诸如全息投影技术、沉浸式剧场体验、虚拟现实(VR)互动等方式,使得城市发展历程以更加直观、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打造出富含地方特色、生动鲜活的记忆库集群。

合肥市城市记忆馆效果图(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市城市记忆馆效果图(来源网络)

建设实践

这几年,笔者也曾有幸参与并主导实施了一系列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建设项目。本文选取在浙江省某地级市——S市实施的“城市记忆”专题资源库建设案例进行分享,期待和业界同仁一道探讨交流,共同推进“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高品质建设和长远发展。

“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效果图

2.1

拓宽档案资源建设边界

构建城市记忆殿堂

“城市记忆”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对反映城市风貌变迁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性地收集与保存,涵盖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形式,旨在长期保留城市的历史印记与文化底蕴,其内涵之深厚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调研国内“城市记忆”相关档案保存和开发利用建设现状时发现,大量本应纳入“城市记忆”框架的信息资源,诸如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成就、文化发展和交通历史等信息,都未被视为“城市记忆”的范畴。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在服务社会各方面需求时所能发挥的功能与潜力。

S市在发展历程中,因其独特的人文积淀、地理特征及悠久历史,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与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更为值得关注的是,S市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包括诸多名人事迹纪念设施、廉政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等珍贵遗产,对于这些红色文化遗产,S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悉心保护。

因此,在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便与当地档案部门及其他相关的合作单位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探讨,各方在建设战略上达成共识:大胆突破以往“城市记忆”建设项目框架的局限性,拓宽“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覆盖的广度,紧密围绕S市历史文化的发展主线,以本土文化基因的延续为基石,构建一个衔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数字化桥梁,打造一座在网络空间永续流传的“城市记忆”殿堂。

在全面兼顾S市本土历史文化特色、公众及研究者需求,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条件下,我们采用了“三库一平台”架构策略,构建囊括全景式的典藏数据库、便于公众访问的移动信息库、智能化的应用实践数据库以及高效运作的记忆库管理平台在内的综合性“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该专题库融合了文本记载、影像资料、音频文件、三维数字资产等多种媒介形式,以此塑造S市独特且醒目的文化符号,达成“城市记忆”资源的社会化共享,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辐射能力与历史传承动力。

“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总体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总体架构

2.2

重构档案资源服务体系

共享城市记忆宝库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部门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城市记忆”在推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由原先侧重机关主导的模式转向更加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一个重要举措就在于加强对民间记忆、口述档案的系统性征集。目前,国内不少档案馆已实现面向公众的基础性开放,但在引导公众深度融入并建立高频互动机制上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换言之,尽管档案馆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公众访问,但在推动公众与馆藏资源之间建立活跃、频繁的交流机制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优化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公众参与机制方面,一些发达国家档案馆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如新加坡开展了“新加坡记忆计划(Singapore Memory Project)”,用户可以在该网络平台上登记注册成为公民档案管理员,可对海峡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书信以及手稿完成抄写转录工作,还可为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收集的旧照片提供图解和文字说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借鉴了国外档案馆的优秀经验并进行本土化实践,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公众互动机制,以深入挖掘蕴藏于个体记忆中的“城市记忆”,将零散的记忆档案汇聚整合,构建起一座丰富多元的“城市记忆”宝库,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保护与利用价值。

一是

强化地域特色与“城市共鸣”的深度融合

在规划S市“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时,结合本地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和凸显S市红色档案资源的独特价值。比如,针对前文提及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生动再现红色档案背后的人物与故事,使之与S市的城市整体风格和谐共生,具体措施参考如下:

1、对重要红色实物档案进行扫描、复制、仿真;

2、布置线下展厅并设计开发交互式数字展厅;

3、围绕重要人物故事,挖掘编研线索;

4、开展与红色档案关联的重要人物的口述档案;

5、建立与其他场馆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全市馆藏资源优势;

6、将不便于保存的档案以寄存的方式存入馆内收藏。

红色档案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档案效果图

二是

布局移动互联网,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

为了满足S市广大公众对于便捷获取和参与“城市记忆”资源建设的需求,“三库”中的“全民口袋库”致力于构建一个随时可用、人人可享的移动端“城市记忆”资源共享与利用平台,让每一位公众都能够触及和参与到“城市记忆”的传承与共建之中。在具体应用场景设计中,我们巧妙融入S市特有的红色档案资源,以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编织成一张蕴含地方独特记忆和底蕴的城市文化网络,使每一位用户在轻松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深深体味到地方记忆所独具的魅力及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深厚影响力。

“全民口袋库”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民口袋库”效果图

2.3

挖掘档案资源深层关联

重塑城市记忆网络

随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为“城市记忆”的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S市应用实践时,考虑到其红色档案的重要性、丰富性、关联性,聚焦于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S市红色档案资源的知识图谱,揭示红色档案背后隐藏的复杂联系,如历史人物之间的合作关系、重要事件的时间序列、地点变迁对事件的影响等,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档案的理解和解读,从而满足对其深层价值的挖掘以及多元化、立体化利用的需求。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1.知识发现与链接

S市拥有的红色档案资源丰富多样且复杂,涵盖了多种来源和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等多种形态。为实现S市红色档案资源的全面理解与有效利用,对文本、图像等档案内容进行智能识别和抽取,提取出关键实体(如人物、地点、事件、组织机构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节点(实体)、边(关系)的方式来呈现,将原本大量碎片化的历史资料和口述档案结构化,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节点,并在知识图谱中明确它们与其他实体(如事件、组织、地点)的关联,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明确逻辑关系的网络。

知识图谱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图谱效果图

2.知识融合与集成

(1)情景还原与时空轴构建

根据S市红色档案中人物活动的时间线和地理位置,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构建动态的历史时空轴,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和影响。

历史时空轴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时空轴效果图

(2)推荐系统与智能检索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检索系统可以快速找到与某个人物相关联的所有档案资料,同时也能根据人物关系链推荐其他相关人物及其档案记录。

结 语

S市“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的建设实践,是地方档案部门对国家顶层战略的积极响应,是在“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宏伟蓝图指导下,档案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创新路径的体现,展现了档案工作在新时代的创新价值与意义:

01

一是S市档案部门跨越传统收集范围限制,建成了红色档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以及名人档案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拓宽了档案收集工作的边界,深化并丰富了S市地方特色档案体系,为“城市记忆”的立体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二是S市“城市记忆”资源专题库充分考虑并发挥了不同主体优势,由被动收集向主动构建转变。公众也能够以便捷、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触及档案所承载的历史场景,拉近档案与公众生活的距离,提升公众对档案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认同,使“城市记忆库”成为活态传承和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

03

三是融合信息技术实现了档案资源建设的跨界整合和深度挖掘,使其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记录,更得以演化为鲜活的纽带,成为一个集信息互联、知识共享于一体的“城市记忆”网络。

数字罗塞塔计划公众号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档案信息化知识分享与交流平台。独木难成林,众创力量大!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平台,我们将努力为广大档案信息化从业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业务与技术专业水平的舞台,共同推动档案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