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后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大革命运动正式开启。大革命时期,在革命浪潮的引领下,很多有志青年主动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投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时代号召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革命家,他的名字叫伍治之。同时,伍治之也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伍治之担任了中侨委国外司副司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外事工作。那么,伍治之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伍治之出生于1905年,广东省普宁市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时期,伍治之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也是伴随着读书的增多,伍治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渴望国家强大起来。同时,伍治之也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致力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4年,伍治之前往潮州韩山师范读书,也是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伍治之也积极投身革命,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2月,伍治之加入了共青团,3月,伍治之转为正式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党之后,伍治之主要活跃在海陆丰一带,广泛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发展党员骨干分子,壮大革命力量。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伍治之的工作转入地下,他坚持在广州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同时也保护了一批革命骨干。

1928年,伍治之在亲戚的帮助下转移到泰国,他也继续在华侨群体之中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为革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30年,因为叛徒的出卖,伍治之不幸被捕,并被泰国方面判刑十五年。1939年,伍治之经过三次减刑后出狱,并回到了汕头。

回到汕头之后,伍治之积极与组织恢复联系,此后他奉命前往延安。1940年,伍治之从上海出发,经由香港准备前往延安,在到达重庆的时候,伍治之被要求留在南方局华侨组,从事侨务等方面的工作。于是伍治之夫妇就把儿子继续送到了延安,他们留在重庆,在南方局的领导下从事侨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伍治之在爱国华侨中广泛宣传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争取了大量爱国华侨的支持,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伍治之继续从事侨务工作,担任了中侨委国外司副司长、华侨大学第二书记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华侨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伍治之也受到了冲击,但他意志坚定,一身正气,拒绝了造反派一切不实之词。1969年,伍治之的处境有所改善,后续他重新复出,并被结合进入福建省革委会,担任了省革委会外事组副组长兼侨务组组长。

期间,伍治之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努力消除“四人帮”对华侨工作的影响,并力所能及地保护了一批华侨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1976年,伍治之离职休养,晚年他享受副省级待遇,主要生活在福州,于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伍治之当年被送到延安的儿子名叫蔡诚(原名伍毅鸿),新中国成立后,蔡诚担任了司法部部长等职务,官至正部级。蔡诚的儿子,也就是伍治之的孙子,名叫蔡小洪。蔡小洪曾担任驻香港联络办秘书长(副部级)等职务,任职期间,他长期从事间谍活动,损害国家利益,被判刑十五年,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