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谢玩玩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

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

蒋捷的《行香子·舟宿兰湾》,和他那首《一剪梅·舟过吴江》字句、意境都很相似,唯“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九字不太相同。所以初读《行香子》时,我以为这词也是写“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怅然,谁知知道《行香子》这词牌由来后,觉得他蒋捷是词句多用,虽有怅惘,更见豁达;说是飘摇,但不见得真正孤凄感伤。

《行香子》这词牌,来自佛、道仪式中的“行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不过,真要说“烧香”的历史,还要更早。上古三代,道教没建立、佛教没传入时,人们就开始焚烧萧、兰、柏这些天然的芳香草木,祭祀以通神了,据说可以解秽驱邪,招返亡魂——有种却死香,是用西海聚窟洲上的反魂树木炼制而成。这种树形状跟枫树似的,可敲敲树干,“哞吼”巨响,仿佛群牛奔腾,吓得人心震神骇,战战兢兢,好半天才能回过神。且它花香叶也香,数百里之外的地方,都能闻到。要是有机缘遇到这种树,砍下来熬汁煎块儿搓丸,就成了却死香。战乱瘟疫时,死者成千上百,便点这香。不多时,只见地上尸体抽搐一动——不是诈尸,千万别怕!耐心等一会儿,尸体有了温度,开始变柔软,嚯,活啦!

作为中国原始宗教,东汉末年道教建立后,沿袭上古祭礼,也用烧香同神仙沟通。烟燃起来,往正上方飘,来的是中央黄帝;往东偏,则是掌管东方的青帝;如果东西南北左右中到处散,就是神女降人间了。总之,行香通神灵,所以授符、服食、存思、炼丹....无处不用香——一捻上香,愿达太清境。二捻上香,愿达上清境。三捻上香,愿达玉清境。烧上一段青木香,杳杳烟雾中,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闻香来,管它什么邪秽恶鬼,立马无影无踪。

佛教烧香,目的和道教略有不同。纵然也为了与佛通达,恭敬礼佛——供养经文时,得烧香。譬如《法华经》,“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十供养里,四种都是香。长老们请佛,便在晚上登楼,手上拿着香炉行香,“以达信心”,明天中午,佛便来了。但佛教烧香,还能开智慧。譬如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五分香”,点然后,“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帮助你修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功德,得到解脱,究竟成佛。到宋代时,拜见禅师,要怀抱香匣、香炉,才能进屋;再不然,袖中藏香,遇到大德法师时,把香取出来焚烧,表示请教和尊敬;往来寺院,也得先行香,表示尊重和恭敬——和现代人进寺庙,烧香拜佛一个道理。

话是这么说,但即便两晋年间,道安(312-385年)和尚就创建了行香仪则,因为史料记载不多,到了宋代,人们只模模糊糊知道“行香”和佛、道有关,究竟怎么“行”,各有说法。有人说,“行香”嘛,就是燃香以薰手。有人却不赞同,“行香行香”,且“行”且“香”,要手持香末,行道散撒。还有人说,“行香”就是“烧香”,将香料在炉子里点着,香气遍及法堂道场,香气渐“行”,就是“行香”——最后一种说法,才是真正的“行香”仪式。

不过,就算说法不一,“行香”和佛、道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行香子》这词牌,和佛教关系更深。早在唐代,有首礼赞文殊菩萨的诗,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

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形式和《行香子》很像,也许是给文殊菩萨上香时演奏的佛曲。佛教行香向来如此,有佛曲相伴。所以《行香子》,是经佛曲演变而成的词牌;也因此,词调明快悠扬,健捷激袅,即便闺怨,譬如最早用《行香子》填词的张先(990—1078年)。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光看词,“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哀怨含恨;但听曲,“声情俊爽清丽”,哀而不伤,不至断肠。而苏轼写的《行香子·寓意》,可说是对这词牌内容的一大革新。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人为名,有人逐利。可仔细一想,即便身居高位,众人吹捧,一朝退避,门前冷落鞍马稀;富贵荣华,挥金如土,时运不济,千金散尽难再来。功名利禄,都是转头成空的事,为此劳神,实在不值。不如就此归去,即便生活简朴,但“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没有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岂不快哉?这感悟和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味,以及《行香子》明快婉转的声调很是契合,所以后人写《行香子》,大多沿用苏轼的题材和寓意,或者写关于人生功业的感悟,或者抒发逍遥闲适的兴致。到明代,《金瓶梅词话》开卷收录的《行香子》,也还是这种写法: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一方儿小小池塘。高低迭嶂,曲水边旁,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香。

日用家常,竹几藤床。尽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烘茶,净洗盏,滚烧汤。

虽有风月,但此情可不关它风与月,只有渔樵闲居度一生的逍遥自在与快活。蒋捷这首《行香子》,也是如此。

你看他写,“料芳悰、乍整还凋”,思念之情一会儿排山倒海地来,一会儿又蔫蔫地去,真叫人心乱如麻!可后一句,“待将春恨,都付春潮”——春恨无穷尽,乱想也没什么办法,便将这如麻心事付之脑后,任它小舟摇啊摇,飘啊飘,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见潇潇春雨中红樱桃,绿芭蕉,畅达洒脱,一任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