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仲兴禅师与道吾和尚的对话

禅宗公案:仲兴禅师与道吾和尚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

在古代的禅宗寺院中,禅师们常常通过一些看似简单却深奥的对话来探讨生死、存在与非存在等哲学问题。

仲兴禅师和道吾和尚的这段对话,便是一个典型的禅宗公案,体现了禅宗特有的教学方式和对生死观的深刻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话文解析

白话文解析

仲兴禅师陪同道吾和尚去一位信徒家中吊唁。

在棺材前,仲兴禅师敲了敲棺材,问:“是生还是死?”

道吾和尚回答说:“生也不说,死也不说。”

仲兴禅师追问为什么不说,道吾和尚只是重复:“不说,不说。”

仲兴禅师感到困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在回寺院的路上,他拦住道吾和尚,坚持要求解释,否则就要打他。道吾和尚表示,打可以,但道理是不会说的。

仲兴禅师气愤之下打了道吾和尚。

回到寺院后,道吾和尚告诉仲兴禅师应该离开,因为如果被其他僧人知道,他可能会受到惩罚。

仲兴禅师于是前往潭州石霜山,拜访他的师兄庆诸禅师。

石霜禅师问及之前打道吾和尚的原因,仲兴禅师请求石霜禅师给他一些启示。

石霜禅师提醒他道吾和尚之前的话:“生也不说,死也不说。”这时,仲兴禅师突然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并为此举行了忏悔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默解读

幽默解读

如果这段禅宗公案发生在现代,可能会是这样的情景喜剧:

  1. • 仲兴禅师:“这棺材里的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2. • 道吾和尚:“活着也不告诉你,死了也不告诉你。”

  3. • 仲兴禅师:“为啥不说?”

  4. • 道吾和尚:“就是不说,没理由。”

  5. • 仲兴禅师:“你不说我打你哦!”

  6. • 道吾和尚:“打就打,道理我还是不说。”

  7. • (仲兴禅师打了道吾和尚)

  8. • 道吾和尚:“你快跑吧,不然其他人知道了,你就要挨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原文

仲兴禅师陪侍道吾和尚前往檀越家吊丧。

仲兴禅师拍着棺材道:“生邪?死邪?”

道吾和尚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仲兴禅师问:“为甚么不道?”

道吾和尚道:“不道,不道。”

仲兴禅师如堕云里雾里,不悟其旨。

于是在回寺院的中途,仲兴禅师拦住道吾和尚,说道:“和尚今日须与我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

道吾和尚道:“打即任打,道即不道。”

仲兴禅师性起,打了道吾和尚。

道吾和尚回到寺院后说:“汝宜离此去,少间,恐知事得知,打汝。”

仲兴禅师于是前往潭州石霜山,参拜他的师兄庆诸禅师。

石霜禅师问:“前来打先师因缘,会也未?”

仲兴禅师于是起身近前,说道:“却请和尚道一转语。”

石霜禅师道:“不见道吾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仲兴禅师大悟,并设斋忏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这段禅宗公案展示了禅宗对于生死、存在与非存在的深刻洞察。

通过仲兴禅师和道吾和尚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禅宗强调的是一种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理解。

生死皆不道,心迷难自悟。每一个公案说了等于没说,靠大家去理解,各位同修的答案无论对我批评还是赞扬,都在留言区一一呈现。‍‍‍‍‍‍‍‍‍‍‍‍‍

如果看到各位同修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点赞,我也由衷的开心,对我的指正和误解我也感到由衷的欢喜‍‍‍‍‍‍‍‍‍

我希望公案系列能更加通俗易懂,我敬爱的六祖也是一样,连字都不认识,但却能让高高在上的佛法普及每一个乡野的农民,让他们平静喜乐‍‍‍‍‍‍‍‍‍‍‍‍‍‍‍‍‍‍‍‍‍‍

也如同仲兴禅师最终的领悟,也体现了禅宗修行者在面对困惑和挑战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