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权少将和孩子们
文|冯律讲法
文章由冯律讲法头条首发
“这要是放在战争年代,我一枪崩了你们。”
“现在早就不是那个时候了,你以为还能随便枪毙人吗?现在是要讲法律的。”
1998年一位开国少将发现自己与老战友们向母校的捐赠款里少了20万,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李中权少将
通过仔细调查,少将最终确认这20万被两名下属侵占了。将军生气地找到他们两个,要求他们交还贪污的款项,并对他们说了那句极为严厉的话。
他就是少将李中权,满门忠烈。
思想的启蒙
李中权生于1915年12月,在四川省达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在地主和军阀的压榨下,包括父母在内的全村人都是贫困农民。
在那个年代深受多子多福的观念的影响,父母前前后后生了八个孩子,多一张嘴就要多吃一份粮食。
李中权少将
其中有一个女儿受不了饥饿吃了有毒的野菜,年仅两岁便不幸夭折,父母艰难抚养着李中权和他的六个兄弟姐妹 。
由于家庭困难,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父母认为无论如何也要培养一个读书人出来。
大哥已经过了学习的年纪,四弟太幼小,而女孩子又没有资格入学,挑来选去李中权有幸进入了学堂。
由于当时四川境内军阀林立,各个派系之间互相征伐,百姓怨声载道,地主和政府的苛捐杂税导致百姓们抬不起头。
李中权一家靠着一亩三分地勉强生存,为了给孩子凑学费,父母经常会翻越几十公里的山路前往县城卖粮食和鸡蛋。
1928年几经波折之下才凑齐学费,李中权进入家乡的第五高小读书。
在学校里李中权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教育,了解到了三座大山对人民的压迫,立志要为救亡图存而奋斗。
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还翻阅了列宁的《唯物史观》还有马克思的《资本论》。
李中权少将
一次他在图书馆看书时,老师突然打断了他。“你这个孩子看着挺小,居然喜欢读这么深奥的东西。”
“我喜欢列宁写的著作,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特别是那句‘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李中权回答道。
“那你知不知道,列宁还有一句话是‘只有在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中,群众才能够学会自己当家做主,掌握国家政权’。”老师问他。
李中权问道:“老师,难道您是共产党吗?”
张爱萍上将
老师笑而不语,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年幼的孩子。这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张爱萍上将。
同年李中权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联络员。
满门忠烈
1932年12月,徐向前元帅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以巴中为中心,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是我国十多个老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3年李中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到家乡参加革命,组织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
李中权兄妹四人
全家人都跟随李中全参加了革命,大哥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二哥和其他弟弟一起为红军带路筹粮。
妹妹们在红军队伍中照顾伤员,提供后勤支持。
当时盘踞在四川的军阀主要是刘文辉和刘湘叔侄,军阀们的地盘被占领于是发动了疯狂的报复行动,对李中权的家人进行了残酷地迫害。
李中权的父亲为红军运送柴火时,遇到了一位被敌人追捕的通讯员,他为了掩护通信员,冒着危险和通讯员换了衣服,被敌人发现后同归于尽。
1934年,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跟随红军走上了长征之路。
大哥李中泮担任独立团政委,却因为张国焘的问题,被自己人残害了,年仅27岁。
尽管母亲年事已高,小脚裹足,但她还是保护着孩子们共同走过了2万多里的长征路。
在长征途中,李中权三次与母亲相遇。每次都是短暂地相遇,直到1936年最后一次相遇,此时母亲已患毒疮,在长征马上要胜利前夕,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
李中权和两个弟弟、小妹坚持走完了长征,全家九口人五人牺牲,满门忠烈。
到达陕北后,李中权在陕北抗大进修,毕业后投入到抗战的斗争中。
晋察冀的绝代双骄
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在这个紧要关头,日本侵略者减缓了全面进攻的节奏,将侵华的重点转向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扫荡行动。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李中权将军和孙毅将军在晋察冀边区展开了合作。
他们共同创办了抗大分校二校,这个学校不仅培养了众多军事和政治人才,还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抗大分校的成立不仅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军事领袖,还是为了直面敌寇,为国捍卫领土。
1942年在两人的组织下,在冀东军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行动。
抗大分校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也孕育了深厚的战友情与革命友谊。
李中权和孙毅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兄弟情谊,他们相辅相成,被誉为晋察冀边区的“绝代双骄”。
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合作精神从未消逝。
抗战结束后,他奔赴东北创建根据地,担任46军政委,并领导部队进军中南。
孙毅将军
在1955年的授衔大典上,授少将军衔。
按理来说,李中权的军功完全可以授予上将军衔的,那么为什么只给了一个少将呢?
1951年,李中权被派至空三军担任政治委员。在对接工作的时候,李中权私自带走了46军的一部分军费。
这笔军费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建设空三军的基建和装备采购上了,但是从法理上讲是违反规定的。
李中权少将
在1952年的“三反”运动中,这件事对李中权造成了冲击,并对他后来的授衔产生了影响。
导致他在1955年仅获得了少将军衔,而同级别的其他人都是上将。
追讨赃款
1998年,曾任抗大二分校校长的孙毅中将提出要捐款为修建纪念馆的建议,李中权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其他老战友们也纷纷附和。
为了有效地管理捐款,他们成立了一个筹款委员会,孙毅校长担任领导,李中权则担任委员会的顾问。
李中权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抗战年代,他在这里汲取了军事知识,也培养了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为母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1998年孙毅校长不幸离世,李中权放下了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帮助老校长处理后事的工作。
但当他回到委员会,继续碌着核对捐款账目时,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捐款账目中有二十万不翼而飞了。
这笔款项的消失让他感到焦急和疑虑,因为这不只是二十万元,更是老战友们为了母校的心血。
李中权少将
在1998年,20万对于一位少将来说不仅代表着战友们的信任支持,还关系着纪念馆未来的发展,而且在那个年代就是一笔巨款。
李中权对老战友们的信任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怒火中烧,他誓言要抓住那个肆意挥霍的人。
他与其他委员一起商讨了下一步的行动,他们提出了各种假设和猜测,希望找到失踪款项的线索。毕竟这笔钱是老战友们积蓄多年的结果。
李中权与筹款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多次会议,每次都在审视账目,梳理捐款流向,寻找蛛丝马迹。
李中权少将
最终调查的目标锁定在筹款委员会的两名工作人员身上,这两人被怀疑涉及欠款问题。
李中权召见了这两名工作人员,此时的他们却显得不知羞耻,死不承认任何不当行为,百般狡辩。
李中权的怒火在这个时刻已经无法控制,他一度情绪激动地威胁着:“要是放在战争年代,我非一枪崩了你们不可!”
这句话仿佛穿越时光,勾画出了那个混沌的战争年代,那个时代,一枪之威足以解决许多问题。
李中权少将
如今已是法治社会,这两名工作人员嚣张地回应:“现在早就不是那个时候了,你以为还能随便枪毙人吗?现在是要讲法律的。”
证据并不充分,但李中权并没有气馁。他与自己的秘书一起,积极搜集证据。
他们深入调查捐款人的背景,追踪款项的去向,准确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转情况。
为了追回失落的资金,李中权甚至熬夜、不过节假日,全身心地沉浸在寻找证据上。最终他们成功地搜集到了大量确凿的证据。
李中权少将在天安门
随后,李中权提起了诉讼,将这两名涉嫌贪污的犯罪嫌疑人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面对如山的铁证,这两名犯罪嫌疑人再也无法继续狡辩,他们坦白承认了自己的贪婪行为,是自己挪用了公款。
法院最终作出了判决,宣布李中权获胜,正义终于得以伸张,这两名贪污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挪用的20万元资金得以归还。
成功追回这笔资金后,李中权将全部款项捐献给了抗大二分校的纪念馆。
2014年8月4日,开国少将李中权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和法律制度永远是社会的坚强支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