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载遗珍

展出了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为首的金沙遗址最富神秘色彩的 30 余件精品。

太阳神鸟金饰

商晚西周,厚度仅0.02厘米,外径12.5厘米,重20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是前所未见最具神奇色彩的器物,2005年被评选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其整体成圆形,镂空的纹饰分为内外两层,整体效果如同剪纸一般。内层一圈等距离分布12条弧形带,似太阳顺时针旋转甩出的光芒,外圈是4只绕日环飞的神鸟,鸟喙微下勾,翅膀短小,爪有三趾,逆时针飞翔,构成动感的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神鸟金饰可能是红色漆器表面的装饰品,便如展厅内以红地相衬,愈有烈焰蓬勃之感。

其形态纹饰表现太阳,是太阳崇拜的象征物,展示了古蜀人对太阳、宇宙的观察和想象。太阳崇拜是全世界原始部族普遍的信仰,但这样规整而富于想象力的艺术表达则极其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只神鸟完全一样,制作时应使用了模具,进行精细地切割。

铜带柄有领壁形器

直径10.35厘米,围绕圆孔有三只首尾相连,展翅飞翔的神鸟纹饰,造型与太阳神鸟金饰如出一辙,只是鸟头刻画更加写实,有下勾的喙,其他如短小的翅膀,三趾的爪都与金太阳神鸟一样,同样反映了古蜀人的崇拜太阳和鸟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型看应该是插在基座上使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冠带

直径为19.6~19.9厘米,厚0.02厘米,捶揲dié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錾zàn刻四组相同的纹饰,每组图像为一个圆圈,一支箭,一条鱼和一只鸟,长箭箭杆横贯鸟颈,箭头射入鱼身,令人联想三星堆出土的权杖,其上同样刻画了箭、鸟、鱼的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者认为图案表现了鱼和鸟两个氏族的合并,组成了鱼凫fú氏族。

古蜀国没有文字,但古蜀人擅长形象思维,富于想象力,把复杂的内容刻画入图文,进行简洁的表达,后来形成了“巴蜀符号”(或称“巴蜀图语”),是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的系统,只是太为难几千年后的解读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冠带的使用方式可能是镶嵌或缝缀在冠帽上的装饰品,也可能直接戴在头上。

金面具

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出土了两件金面具,第一件是小金面具,2001年出土,宽4.92厘米,重5克。梭形双眼,大耳高鼻,大嘴微张,镂空而成,并未在展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是2007年,在离小金面具很近的一个圆坑里,考古工作者无意间发现金面具的小角,小心地与泥巴一起取出,清理、展开后才发现又是一件金面具,长20.5厘米,厚度0.04厘米,重46克,是同时期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的金面具与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在整体风格和制作工艺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表现了文化的传承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可能是青铜人头雕像的面部装饰,用于祭祀,是神权和王权的象征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遗址还出土了鸟首鱼纹金带、喇叭形金器、蛙形金饰等,其金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古蜀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