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议的“天价奶”事件发生在2024年5月,起因是货车司机李哥在把伊利牛奶从内蒙古送至江西赣州的路途中,由于路面颠簸而造成32箱伊利牛奶的包装损坏,并因此受到中转站的索赔,高达2095.24元。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而在付完赔款后,李哥想要带走破损包装牛奶的需求被拒绝,最后的结局是李哥只拿回32包完好合格的牛奶,“天价奶”由此而来,事件后来被曝光,舆论不断地发酵。

5月30号,和解视频流出,目前事件已经妥善解决,司机与物流公司达成了和解。

作为一次短视频平台发起的舆情,在反复登上热搜的情境下,伊利不是个例。近半年来农夫山泉、香飘飘事件的发生,其实我们得看到短视频背后算法的威力,这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大数据时代,算法是一个博取流量惯用的手段。利用“信息差”和制造对立,大大小小的舆情事件因为算法得以发生、发酵,正因如此,小事闹大的案例不胜枚举。本次事件的发生,其实给我们又一次分析算法的机会。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本次事件的第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天价”的由来。这点中转站是依法依规办事,因为走的确实是法律渠道,本身并没有什么毛病。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而之所以引起争论,无非就是为啥这么贵的问题。

我们其实可以看看专业人士怎么说。

就相关话题,中国食药促进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委员会咨询了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刘凯律师。

刘凯律师表示,卡车司机作为承运人负有将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的义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按照交付或者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

在签订运输合同时,双方应当明确货物损坏的赔偿标准和责任分担。在此事件中,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损坏赔偿的金额和处理方式,那么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遵守。如果司机已经赔偿了损失,合同没有特别约定,根据交易习惯司机有理由认为他获得了损坏货物的所有权。

“天价”被算法捕捉到,容易混淆视听,误导大众,而“天价”被标签化之后,我们将买卖和赔款等同起来,这又是不可取的。

说白了,李哥对中转站的赔偿是有约在先,对双方来说都是具有法律效益的。

而算法在这个时候制造了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巨额赔款是伊利对李哥的打压,其实不难发现,伊利被牵扯进来很大的原因就是利用这个巨头来提热度。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并不是强迫所有的合作伙伴去遵守的,而是自愿,这点尤为重要。所以于当事人双方来说,这更多的只是私事,协商就能解决,而放在短视频上,反而失控,流量来了,热度上去了,但是受损的是当事人双方还有冤大头伊利。

不难发现,本次事件的另一焦点问题,就是破损包装的牛奶为啥不让退。

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损害、变质、或漏气的食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次事件的牛奶包装轻微破损而被拒退销毁,网友不解。

其实想想其他食品企业面临这种情况时,采取的也应该是这类做法。不难理解,销毁其实是最直接而最有效的方式。

销毁破损包装牛奶,目的就是避免让受损产品进入市场,受损产品一是质量难以保证,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有害,二是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企业的红线,对于这一点,任何企业都不敢疏忽大意,因小失大。

而本次事件由于合同违约和销毁处理刚好碰在了一起,让人只看到是李哥花了“天价”买了牛奶,其实不然。

既然销毁的规则定下来了,如果只是这一次破损就销毁,那就纯属于对李哥的恶意针对,引起众怒理所应当。

问题是李哥赔款是合同约束的,所有权和赔额在法律里面都说的很清楚,怎么处理确实是看中转站这边企业自己规定的,所以销毁与李哥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换成王哥、刘姐,还是与别的企业,怎么干算是企业自己的情结以及对食品安全这条红线的遵守。

所以可以看到,媒体算法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企业甚至各个行业来说,媒体算法很容易让它们站在风口浪尖上,被拉到聚光灯下面,遭受舆论的审视或攻击。

媒体算法拿企业开刀,是最便捷也是最“好使”的。尤其对于巨头企业来说,稍微的风吹草动,引发的可能是几何级指数增长的传播量、曝光量。

企业在应对媒体算法时,一定要消除大众误解,减轻“信息差”的危害。

“全民断案”的时代,每个网民都可以算是一个“判官”,你我皆在其列,问题就在于,我们掌握的信息、知识,对世界的认知一定全面而真实吗?

于我们自己而言,肯定不能太片面、偏激,意气用事,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再发言。于企业而言,更应该说真话,言之有物,能让人信服。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天价奶”最后以企业与李哥的和解收尾,很好地减轻了媒体算法对企业的二次宰割而产生的危害。

这其实也给许多企业一个经验,那就是企业在媒体算法前往往是脆弱的,为了避免媒体算法引发更严重的影响,应该及时止损,寻求共识,把危害降到最低。

说到最后,我们得看到媒体算法背后的作用人,其实是我们。

舆情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充斥着各种名利场和良莠不齐的信息,我们有了不同的立场、站位,这无可厚非。

但我们不能被媒体算法带偏,要以一个正确、理性的眼光,看待舆情事件的产生。我们要做算法的主人,而不是算法的奴隶。关注真相、追求真理是我们大众面对算法的基本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