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潜在的首创PPAR激动剂Elafibranor,正在研究用于治疗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成人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美国、欧洲、英国药监局的审查。昨日,益普生在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大会上公布了该药物的3期试验新数据,显示在治疗78周后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具有持久疗效,以及改善瘙痒相关生活质量的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身体会攻击并逐渐破坏肝脏的小胆管。如果不及时治疗,胆汁和毒素会积聚,导致肝脏瘢痕并最终导致肝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症状会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包括疲劳和瘙痒。然而,虽然一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症状,但仍然面临疾病进展和肝损伤的风险,因此积极的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3期临床试验(ELATIVE)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Elafibranor 80mg每天一次与安慰剂相比,治疗对熊去氧胆酸(现有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线疗法)应答不足或不耐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试验招募了161名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Elafibranor 80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足的患者继续接受熊去氧胆酸与Elafibranor或安慰剂联合治疗,而无法耐受熊去氧胆酸的患者仅接受Elafibranor或安慰剂治疗。

患者在第52周后继续接受指定的治疗,直至全部完成治疗或最多持续104周。在此期间还收集了数据,并重点针对第78周进行了额外分析。

大会上公布的第78周双盲随访患者(30名接受Elafibranor的患者和13名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的数据显示,在治疗78周后,Elafibranor的疗效维持,70%的Elafibranor患者达到了生化反应的复合终点,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0%。

生化反应定义为碱性磷酸酶(ALP)<1.67x正常上限值(ULN),碱性磷酸酶降低≥15%,且总胆红素(TB)≤正常上限值。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指标。两者水平的降低可以表明肝损伤的减轻和肝功能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Elafibranor治疗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正常化持续到第78周,肝损伤的其他重要生物标志物(包括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移酶)也保持正常化。

此外,益普生还提供了来自第52周的新的患者报告的结果数据,证明Elafibranor对瘙痒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和功能)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Elafibranor治疗可显著降低5-D瘙痒评分,并且使PBC-40量表的瘙痒范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降低。在5-D瘙痒持续时间方面,第52周接受Elafibranor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瘙痒减轻,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27%。此外,与安慰剂组的30%相比,接受Elafibranor治疗的患者中有80%改善为无睡眠障碍或仅有偶尔延迟入睡。

“有相当一部分PBC患者尽管在接受治疗,但病情仍在恶化,症状使人虚弱。ELATIVE 3期研究的长期数据进一步证明了Elafibranor为这些患者提供有效治疗选择的潜力。”益普生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Sandra Silvestri医学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

参考来源:‘Ipsen presents long-term elafibranor efficacy and itc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ata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新闻稿。Ipsen;2024年6月5日发布。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导,请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