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骑绝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句杜牧出自《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首诗是因杨玉环喜爱荔枝而作出来的。

荔枝是一种十分难保存的水果,即便是放冰箱也躲不过变质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们可没有如今这般先进的冰箱,却依然能够保证荔枝新鲜的到达杨贵妃手中。

而他们的方法就是将荔枝放入竹筒中,从而保证荔枝的新鲜度。

这不禁让人生出了疑惑,竹子还能有这等妙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子的用处

从古至今,竹子在世人的眼中,都是自强不息、高洁高尚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夸赞学生心智坚韧时,就会说他如同竹子一般坚韧。

但在古代,竹子还有着观赏的用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不少风雅之人酷爱作“竹画”,一些诗人则喜爱用“竹”的题材吟诗作对。

竹子除了这些用处,在当时,还有着一系列的“妙用”。

首先,竹子可以入药,在医者眼中,它全身都是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叶、竹身可以入药,治疗多种病症以及起到预防的作用。

当然,地里没冒头的竹笋也有大用,它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营养价值堪比鸡蛋。

其次,它可以用来制作竹篮、伞骨等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纤维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像普通树枝一般,折到一定的角度就会断裂。

并且,用竹子制作东西时,根本不用怕浪费材料。

如果竹条的角度不合适,只要拿火烧一下,就可以轻松变换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不仅可以当做编制工艺品的材料,还能用竹子来做纸。

当时,大多商人们都用它当做纸浆的原材料。

再者,竹子还可以用来当做“建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它十分耐用,是古代尤为喜爱的基建材料。

基于竹子独特的纤维,它不仅可以有效防潮,还不会像普通木头一样生虫。

除此之外,当时的人还会使用竹子来度过炎热的夏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来降温的竹子

古代的夏天不仅炎热,并且还没有空调。

他们想要降温,只能靠扇子的风、户外的水池以及自来风。

不过,这几种方法并不能度过炎热的夏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北青网,链接已附文末

夜晚睡觉没法在水里睡觉,也没法一直摇扇子,自来风也不会一直有。

没有办法就创造办法,为了不那么热,古人们也有小妙招

首先,每当夏季来临,他们就会换上夏日专用的瓷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的燥热。

之后,他们发现了竹子的特性,便将竹子制成了各种各样用来降温的工具。

凉席就是古人们的智慧代表,使用竹子光滑面制成的席子,可以完美的驱散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家小时候的记忆中,都有一个竹凉席。

不过,睡觉的问题是解决了,白日里出门该热还是热。

为了让白天也不那么热,古人们还将竹子弄成细条,然后再将其编制成一件马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再穿到身上,这种方法也能汲取到一些凉气,这件特殊的马甲也被古人们称为竹汗衫”。

在安徽博物馆,就保存着几件特别的竹汗衫其中最重的只有350克,最轻的只有40克。

甚至还没有一个鸡蛋重,鸡蛋正常的重量都有50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人根本想象不到这件衣服的精细程度。

除了用竹子制作床席、衣服以外,古人们还使用竹子制出了“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竹子做的冰箱

大约在明清时期,古人们使用竹子做出了“一台冰箱”。

它的形状呈正方体,四面被竹子编制成的板子围住,由一层竹子和一层铜板组成。

这个冰箱的构造,和咱们使用的现代“保温杯”的构造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链接已附文末

在使用时,只要将想要保存的东西,放入这个容器中,之后再放入冰块即可。

盒子的下方有四个弯曲的桌腿。

外形就像是,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竹筐,这便是古人们所使用的冰箱。

不过在现代,很难再见到古人们智慧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华商网,链接已附文末

如今只有北京故宫中,还保存着柏木制成的冰箱。

不过,这个冰箱或许是方便了古人们的生活。

但看起来根本不是为杨贵妃提供新鲜水果的容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时候,工人们都是骑着马运输的。

而这个竹子冰箱体型过于巨大,根本无法携带在身边。

古人总不可能使用马车载着装有荔枝的冰箱运输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种方法也会使运送速度大打折扣。

那么他们到底使用了什么妙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送荔枝的妙招

《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提到,“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杨贵妃食用的荔枝是没有变质的。

而当时的保存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工人们在采摘荔枝的时候,会连同树枝一起折下来。

之后,他们会将荔枝包入打湿的竹纸中。

并且,荔枝的量越少,也会更容易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链接已附文末

因此,他们会截取一些竹筒,放入少量的荔枝,最后使用蜡烛封口。

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保证荔枝七天都不会变质。

而驱马回京的路程根本不会超过七天,抵达京城后,荔枝仍旧十分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杨贵妃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还要归功于这样的方法。

当然,也不止这一种保存荔枝的方法。

据记载,当时售卖荔枝的小贩们,不用竹子冰箱,也有妙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他们会时不时的就在荔枝表面撒上水珠

等到夜晚,再使用浸了水的毛巾,覆盖在这些荔枝的表面。

这个方法也能保存荔枝的新鲜度,不过这个方法无法长期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古代虽然没有高科技的冰箱,但古人们会使用智慧寻找解决方法。

没有条件,他们就自己创造条件,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竹子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用处,还要归功于善于发现的先辈们。

他们的勤劳为现代的我们省下了许多时间。

我们能够有今天这样富足的生活,其中也有先辈们一份功劳。

参考资料:
1.北青网:《“冰箱”、瓷枕、竹汗衫 探秘中国古人消暑妙招》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1731789162874249&wfr=spider&for=pc
  • 2.新京报:《竹节纹冰箱、云龙纹架子床、琵琶椅,快来看中国古典家具有多美》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036963585243119&wfr=spider&for=pc
  • 3.澎湃新闻:《专家揭秘古代荔枝保鲜:连枝带叶放竹筒封好,送到长安不变味》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5330
  • 4.华商网:《它世界|荔枝吃多“上火”无依据 但多吃可能会得病》
  • https://news.hsw.cn/system/2020/0609/1193065.shtml?mobile=kXqfOrRq
  • 5.上游新闻:《重庆掌故丨这片与世隔绝的竹海里,隐匿着杨贵妃的千年荔枝古道》
  • https://www.cqcb.com/hot/2020-03-21/2275141_pc.html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