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今说”公众号已经开通了留言、投票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莫瑶文化

新媒体团队,专注于挖掘、提炼江浙本土文化。腾讯官方认证科普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传说:古越民族图腾祭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2013-06-14 作者:教育部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国家非常重视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作者在这里仅介绍以下的一种: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人竞渡的铜鼓图案(来源:壮族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鄞县挖掘出的羽人竞渡纹铜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越分布图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崧泽文化的几何印纹陶(勾连纹带盖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胜浦的地域服饰,保留了越人风格

/吴语新媒体

/乡愁

/趣味科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作者:神样胡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