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端午节就过去了,我们都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因此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但是端午节“插艾草”可能就跟屈原没什么关系了。

据载,唐僖宗年间,黄巢起义(说造反也可以),领兵所到之处,往往尸横遍野。黄巢并非大老粗,很重视文化宣传工作,为了让唐军感到恐惧,故意把自己的军队形容得很恐怖。

队伍大不好带,黄巢的部将多是泥腿子出身,也确实干过一些不好的事。

再加上唐军对黄巢军的妖魔化,如“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等,老百姓听了这些就更加害怕,唯恐避之不及,俗称“走黄巢”。

这一年端午节前夕,黄巢军打到了邓州,勘察地形时碰到一个逃跑的妇人带着两个小孩,一个是亲生,一个是嫂子的遗孤。

亲生的小孩刚会走路,嫂子的小孩略大一些,可是妇人却背着嫂子家的娃,让自己的孩子走路。

黄巢询问缘由后,颇为感动,就跟这位妇人说,你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无法取你性命,你只要回家后,在家门口插上菖蒲和艾草,表明是忠义之家,家里人就会平安。

妇人归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乡邻,所以等黄巢攻城时,凡门口挂艾草之家,均勒令不得进入。

而这一天正是端午节,所以这个风俗习惯就延续下来了,还有正月十五挂红灯,也和黄巢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年黄巢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本是信心满满,但却因主考官为权贵子弟开后门,导致黄巢落榜,因此黄巢就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黄巢家境富裕,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很有入仕之心,父母对他的培养也很重视,不但让他学习经史,还让他练习马术和箭法。

据载,黄巢5岁时与祖父对诗,就写下了《题菊花》一首: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由此可见,黄巢对菊花有种莫名的偏爱。

从这首《不第后赋菊》中也能看出,此时的黄巢已经对李唐失去了信心,“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两句,就是他决定起义的伏笔,霸气凛然。

而“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句更为经典,尤其“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句,千年后还被张艺谋拍成了电影大片,由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刘烨等人主演,获奖无数。

科举失败以后,黄巢回到家乡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自唐懿宗登基以来,天下战乱不断,灾祸连年,尤其中原地区,百姓流殍,背井离乡。

公元875年,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聚众数千人,于濮阳揭竿起义,很快就攻下的许多城池,声势浩大。

因此,黄巢尽出家资,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也聚众数千人,开始响应王仙芝,仅数月之间,就有几万人前来投奔,等到年末时,已攻下了十余个州县。

次年,朝廷发兵讨伐,主将宋威同王仙芝的农民军战于沂州城下,大败,但宋威却上奏王仙芝已死,所以王仙芝和黄巢利用这段时期继续壮大队伍,不到10日就破八县之地。

唐廷见局势发展越来越难以控制,就用大将王铎代替宋威担任诸道招讨使,可起义军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队伍就发展到30万人。

唐廷见强攻不行,又采取了“招安”政策,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想要受招,所以黄巢一时气愤,就打了王仙芝一顿,王仙芝才未接受招安。

但从此以后,黄巢和王仙芝就开始分兵作战,直到次年王仙芝攻破鄂州后,黄、王才再度合兵围攻宋州,随后又分兵。

这一年冬,唐廷再次诱降,王仙芝派尚君长、蔡温球、楚彦威前去洽谈,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没想到宋威贪功,妄奏尚君长等系战败所俘,尚君长等人被杀,所以王仙芝想投靠朝廷的想法最终被搁浅。

随后王仙芝战死,黄巢被推为“冲天大将军”,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余万劫掠淮南,建元王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因宋威讨伐无功,唐懿宗让曾元裕代替他做招讨使,曾元裕是一员猛将,曾在申州击杀起义军近万人,因此起义军受阻。

公元878年,黄巢在江西的兵马,被镇海节度使高骈所破,一时死伤众多,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受降于唐廷,封右卫将军。

不久后,黄巢见藩镇之间各有所图,于是再反,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虔、吉、饶、信等州,趁机开山辟道七百里,直趋建州。

公元879年,黄巢攻入福建,起义军在进入福州后,大肆烧杀抢掠,留下恶名。同年9月,黄巢围住广州,有归附之意,表请为天平军节度使,宰相郑畋想要答应黄巢,可宦官乱政,认为不妥。

随后,黄巢又表请任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可唐廷诸臣在经过一番吵闹后,仅仅封黄巢为率府率。黄巢一怒之下,用一天就攻陷了广州,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称要率军入关。

宰相王铎毛遂自荐,请求讨伐黄巢,时起义军染上疫病,死者十去其四,黄巢见势不好,决定杀回中原。

这一年10月,黄巢再次请求归顺,没想到再次遭到唐廷拒绝,于是决定攻王铎,不曾想遭遇埋伏,损兵折将,遭遇重大打击。

黄巢重整余部后,转道攻临安,在江浙一带接连大胜,唐懿宗不得不再次派高骈讨伐,黄巢军又接连遭遇大败,只好退守信州。

然而高骈部将张璘在率军追击途中,遇流行疫病,致元气大伤,黄巢巧用计谋,重金贿赂张璘,使其减慢行军,同时又致书高骈,表示愿意“投降”。

高骈中计,遂停止了进攻,待黄巢休整过后,一举将高骈军击溃。

公元880年,黄巢军一路北上,迫近洛阳,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官迎黄巢入城。随后,黄巢向长安挺进,直逼潼关。

当时镇守潼关的将领多为权贵子弟,毫无作战能力,所以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潼关就被黄巢拿下了,进而亲率大军直捣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公元880年12月,百官刚刚下朝,就听闻黄巢军已经入城,于是官员纷纷逃散,唐懿宗也在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咸阳。

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黄巢,京师彻底沦陷,城内惨遭洗劫,妇女遭到起义军侮辱。

12月13日,黄巢正式称帝,国号大齐,同时大赦天下,建年号为金统。

随后,唐僖宗诏令各道兵马收复京师长安,黄巢在围攻之下,不得不逃至石井,长安收复。

公元882年,黄巢再次攻入长安,血洗城内,滥杀百姓八万余人,血流成河。

同年9月,黄巢军大将朱温降唐,这给了黄巢致命打击,此后黄巢军节节败退。次年2月,唐军与黄巢军在梁田陂会战,黄巢大败,被俘几万士兵,陈尸三十里。

此时的黄巢已经无力回天,粮草耗尽,部将大多也不再听他调遣,所以黄巢打算私逃,发兵三万,扼住蓝田通道。

然而唐军早已四面围来,并在李克用的指挥下,屡战屡捷,黄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连夜逃走。此时的黄巢,手中仍有15万人马。

退至徐州、兖州时,当地遭遇大旱,黄巢军在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只得抓人充饥,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

公元884年,朱温率军一路追杀黄巢,黄巢军伤亡惨重,收集残兵后逃往封丘。此时李克用再来追击,与朱温形成合围之势,黄巢军将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等一一归降。

待黄巢逃至狼虎谷时,身边只剩1000余人,心灰意冷的他对自己的外甥林言说:我原打算为国讨伐奸臣,洗涤朝廷的污浊。事成而不退,这是我的过错。你拿我的头去献给天子,可得富贵,不要让他人得利。

林言不忍,遂黄巢自刎,未能死成,最终林言遵其遗嘱,将其首级砍下,又砍了黄巢的哥哥黄存、弟弟黄邺、黄揆、黄钦、黄秉、黄万通、黄思厚,以及黄巢的妻儿,准备投降。

可未及动身,唐军就杀到了,林言被砍,连同黄巢的首级一起被送往大将军时溥的营中。唐懿宗诏令将这些首级祭献宗庙,徐州小吏李师悦得到黄巢的符玺,进献唐僖宗后,得官湖州刺史。

至此,黄巢起义以失败彻底宣告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亦有记载说,黄巢兵败后没有身亡,而是出家为僧,遁入空门,他笔下曾有一首诗,题为《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北宋文学家陶谷在《五代乱离纪》中有载: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纵观黄巢这一生,虽举义旗,却疏于对部将下属的管教,导致不得民心,建立的“大齐”国昙花一现,不但根基未能稳固,反而遭到最强的反击。

黄巢的失败,从建立政权、杀害无辜百姓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失道者,永远都不会有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