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观台(ID:JINGGUANTAICN)原创

在燃油车时代,消费者和车企的纠纷主要围绕销售、质量和配套服务等问题。到了新能源车时代,因智能驾驶而衍生的问题就五花八门了,而消费者往往还讨不到便宜。

这不前几天,一位女士驾驶着理想L9在高速上出了事故,骨折好几处,车子也几乎报废。该女士认为是LCC(车道居中保持功能)出了问题,因为车子横跨了两条实线,和右边的车辆发生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理想官方网站 镜观台截图

但理想方面通过后台数据和视频分析,明确指出,驾驶员先通过方向盘接管了LCC,随后车辆才偏离车道。“很遗憾发生了交通事故,正在帮助车主协调维修事宜。”

显然,理想将事故责任摘干净了。

交警支队也认定当事人(即驾驶员)全责。

这位女士不干了,明明自己只是手指轻轻碰着方向盘最底部,且没有踩刹车和油门,车辆失控造成自己重伤,凭什么自己全责?

事情虽然还在“扯皮”,但显然这位女士已不占理了,谁让她还穿着拖鞋开车。

另一件事发生在小米SU7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镜观台拍摄

也是在这几天,一辆小米SU7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行驶中,撞上一名骑电瓶车横穿马路的人,事故造成对方骨折受伤。事后,交警判定小米SU7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电瓶车承担次要责任。

小米SU7车主并没有对判定结果有异议,还很庆幸被撞人只是受伤,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他自己这一辈子也生活在阴影中。

但庆幸之余,小米SU7车主提出一个问题:小米汽车不是宣传主被动安全都是顶尖的吗,甚至还能在135公里/小时的高速下,识别到前方车道中的静止障碍车,并且做到刹停。这才60公里/小时,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就罢工了?

小米汽车售后中心负责人先表示了“遗憾”,然后认为该事故并非因为AEB未启动导致。解释称,AEB是车辆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时,能够起到警示,甚至主动帮助车主进行刹停的功能。不过,该功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不能百分百响应。

首先,这个“障碍物”要是整车,事故中的是“横穿物”,所以情景不一样。

其次,虽然碰撞时的速度在AEB的工作范围,但AEB识别有一定概率,并非100%,但也不能用“碰运气”来解释。

总之就是小米占理。

而对于小米SU7车主提出的让小米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给伤者提供部分医疗费用,该负责人表示“会向上反馈”。

不过,截至发稿,小米官方并未就此事公开回应。

这也不奇怪,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事或许太多了,没精力回复,或者也不值得回复。甚至有些车企对于接二连三的自燃事件,也是一问一个不吭声。

两件事放一起就说明,车主不管开的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不管是傻瓜车,还是智能车,方向盘都得握好,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不要心存侥幸。等到感觉车辆要出错,或者误触“机关”,你再手忙脚乱修正,那就只能给智驾背锅了。

目前市面上都是L2级智能驾驶系统,纯辅助,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出了事自己兜着,找车企的麻烦,你不仅赢不了,还会输得很难看。

一方面,你是用“感觉”做说辞,车企是后台数据,图文并茂,证据确凿。另一方面,你是个人,车企有强大的法务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车主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想着智能车现在也不是很成熟,要面子,万一自己成功了,损失不就转嫁了吗?

近日,4年前的“特斯拉刹车失灵”案一审判决出来了。和很多人预想的结果一样,张女士输了。她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向特斯拉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并赔偿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各项损失合计17227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镜观台拍摄

对于特斯拉的诉求“索赔500万”来说,这个结果对于张女士已经比较有利了。

多家媒体报道,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这件事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

所以,即便是特斯拉赢了,它依然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车企和消费者的官司会越来越多,消费者大概率还是赢不了车企。但这里还是温馨提示一下车企,宣传的时候收着点,不要动不动就拿顶配,甚至是实验室里的数据说事,消费者可能就只能买入门版,出的事多了,量变也就引起质变了。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