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观台(ID:JINGGUANTAICN)原创

文 |惠鹏权

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智能汽车作为未来的代步工具,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驶入我们的生活。然而,每一场技术革命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成长的阵痛。

近日,自带流量的小米SU7不幸发生了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消息瞬间引爆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将小米汽车推向了风口浪尖。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特斯拉的交通事故也经常见诸报端:特斯拉又出事故啦!特斯拉撞死人啦!特斯拉刹车失灵啦……特斯拉的新闻,总能引发吃瓜群众的强烈围观。

很多新闻,尤其是哗众取宠的新闻,我们最需要慎重的不是骇人听闻的内容,而应该是我们的态度。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我们就能洞穿标签化新闻的迷雾,发现事情的本来面貌。

是车就会出事故,你别管它是小米还是特斯拉。说回小米SU7的这场事故,根据事后调查,持续下踩加速踏板,别说人了,就算一头大象也非死即残。

01

小米SU7出事了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6月7日上午,海口市美兰区美苑路春江壹号小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在驶出停车场时突然失控,冲向非机动车道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和路人,最终造成一死三伤的严重后果。

这起事故迅速上了热搜,不仅因为涉及的是新兴的智能汽车品牌,更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于小米汽车安全性的敏感神经。

“车辆失控”“刹车失灵”等说法,迅速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酵、传播。

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剧,小米汽车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官方声明,表示对事故深感痛心,并立即成立了专项小组进行调查,同时承诺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声明中强调,小米汽车始终将用户安全放在首位,将持续优化自动驾驶技术,确保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此外,小米还表达了对受害者家属的深切慰问,并承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绝不回避。

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经配合警方调取车辆后台数据,事故发生时车辆各项状态正常,制动踏板状态正常,加速踏板处于持续下踩状态。“我们已经向交警部门提供了事发时的车辆数据报告,后续将积极配合协助警方的调查,有相关结果,我们也将及时披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镜观台截图

小米公司发言人强调,相关媒体在没有了解事实、数据的情况下,轻率描述“车辆失控”“刹车失灵”等言辞,已严重失实。

小米SU7在今年3月28日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在上市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聚光灯下的小米SU7风波不断,频繁被质疑车辆品控问题,还曾陷入“路测门”事件。

根据最新销量数据,小米SU7在今年5月份的新车交付量为8630辆,在今年4月的交付量为7058辆,2024年累计交付量达15764辆。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小米SU7正在积极扩充产能,加速交付,保证今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达成。

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6月8日发布小米汽车交通事故的警情通报称,经初步勘察,该起事故发生系小轿车驾驶员(已排除酒驾毒驾)驾驶车辆时操作不当所致,其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划重点:驾驶员驾驶车辆操作不当所致。

也就是说,这是驾驶员的人为主观错误导致的事故,和车没关系。不管是小米还是大米,不管是特斯拉还是特斯不拉,持续踩着油门不松,啥后果都不应该感到意外。

02

特斯拉的前车之鉴

小米SU7事故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重演了特斯拉曾经面临的困境。每当特斯拉发生事故,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功能时,社会舆论往往会将其置于放大镜之下,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公众和媒体反复审视。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对新技术安全性的普遍担忧,也反映了公众对于企业责任和社会伦理的高度关注。

我们做一个替换题,把以下文字中的“特斯拉”试着换成今天炙手可热的“小米”,看这些句子是不是依旧成立——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特斯拉(小米)发生事故,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功能、车辆安全性能或驾驶员辅助系统的事故时,往往会触发所谓的“舆论放大镜效应”。这一效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关注下的品牌效应:特斯拉(小米)不仅因其技术和马斯克(雷军)个人的影响力而闻名,也因品牌本身的光环效应,任何与特斯拉(小米)相关的事件都能迅速吸引公众目光。这种关注在事故报道中尤为显著,使得即便是相对较小的事故也可能成为新闻头条。

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的作用: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特斯拉(小米)事故的消息一旦发布,便会在短时间内被广泛分享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负面信息尤其易于传播,导致舆论压力骤增。

媒体的报道角度:媒体对特斯拉(小米)事故的报道往往更为详尽和深入,部分原因在于其本身的新闻价值,以及公众对此类信息的高需求。这种深度报道不仅包括事故本身,还会探讨技术缺陷、公司回应、行业标准等多个层面,使得每一次事故都成为全面审视特斯拉(小米)及其技术的契机。

消费者的期望与失望: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当特斯拉(小米)产品出现问题时,消费者的失望情绪会格外强烈,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进一步放大了舆论效应。

——有没有发现,替换成“小米”之后,这些句子依旧是成立。

03

小米的“必经之路”?

小米SU7的事故,无疑给小米汽车的未来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也为其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机会。正如特斯拉所经历的,小米汽车要想在智能驾驶领域走得更远,不光要直面并解决安全技术的瓶颈,建立健全的责任追溯机制,以及加强与政府、行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是一条曲折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也是通往智能出行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更重要的是,小米SU7的事故提醒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不应仅追求速度与创新,更应坚守安全底线,强化伦理考量。每一起事故都是对行业的警醒,促使我们在技术狂飙突进的同时,不忘初心,以人为本。

小米汽车,乃至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走一遍特斯拉曾经走过的“弯路”,习惯被人审视、被人质疑、被人放在聚光灯下、放大镜中去鸡蛋里挑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镜观台拍摄

这样的习惯可能会有委屈、会有冤假错案,甚至会被不断地泼脏水、戴帽子。但只有如此的经历,负重前行,才会让一个品牌真正强大起来,成就中国汽车品牌的脊梁,让自主科技真正成为守护我们出行安全与福祉的力量。

*题图来源于镜观台拍摄。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