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艰苦抗战,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中国整整经历了14年的抗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再到全国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军的抗日部队除坚持了游击战等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人民战争,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按照最权威的数据,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加起来共3500万。按照1937年的币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而在其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其中伤290467人,牺牲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

可以说在民族解放和保家卫国的事业当中,我军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后来,为了万千人民的解放,我军又与敌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解放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许多大好男儿,将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战场之上。

1955年,我国举办了授衔仪式。

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我军高级将领们,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那么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军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三军首次大授衔的序幕。

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戴勋章。

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军官军衔评定的五要素: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

授衔的标准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坚持公道合理。

能够被国家颁发勋章、奖章,从元帅到士兵,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和肯定。

而在授衔仪式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则要数十大元帅了。

十大元帅之中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是在过往的几十年间,有着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有着极其突出贡献的卓越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大元帅

不过,也有人会发出一些疑虑。

除了这十位元帅之外,我军历史上是否有其他的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的将领呢?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军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在战场上的众多高级将领之中,有两人,后来被称为之“无冕元帅”。

他们,就是左权和叶挺。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了33人为解放军军事家。

在这33名军事家中,除8名军事家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或遇难外,其他25名军事家都见证了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而在那牺牲的8人名单之中,左权和叶挺的名字就刻在正中央的位置。

那么,为何这两人竟有如此的荣誉,居然可以被称为“无冕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

他们到底做了哪些贡献,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介于北纬36°45'~37°17'、东经113°6'~113°48'之间有一个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县城,名叫“左权县”。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部边缘,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北连和顺,南邻黎城、武乡,西接榆社,东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邯郸市武安市、涉县三县区毗连。

这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春季温暖,秋季凉爽,每到夏秋交替之时,都会有大批的游客前来游山玩水,那个时候也是这个人口仅有不到15万的小县城最为热闹的时候。

不过,真正让县城闻名于全国的,恰恰是它的这个名字——左权县。

因为,这个名字是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烈士陵园

1905年3月15日,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一岁半丧父,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助家里干活,常年在饿冻中生活。

在左权的童年时期,整个中国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

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孙中山所率领的革命党推翻,但是国家仍然逃不脱被军阀和帝国主义所摧残的现状。

眼睁睁看着老百姓们流离失所,饥殍遍野。于是,革命的种子从那时起就在左权的心中扎下了根。

1915年正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得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当即写下“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在村中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宣传。

17岁的时候,左权考入了县立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

在县中读书时,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志向,立志投身改造社会。

后来,他在同学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

1924年,正是南方革命军与北洋军阀的对峙最为激烈的时候,眼看革命的势头再一次袭来,当时念完县中学的左权,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南下广州,考入了陆军讲武学校。

不久以后,便从那里转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

当时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之下,正是国共两党紧密合作的时期。所以在黄埔之中也有着不少的共产党员。

而就是在这里,左权结识了他的“引路人”——陈赓。

1925年1月,左权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

同年2月,左权开始步入军事生涯,任黄埔军校学生军(党军)教导团排、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与妻儿

没过多久,左权又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0年6月,左权完成了在苏联的深造学习,回到国内,与组织会合,一同参加与敌人的斗争。

之后的十年时间,左权一直跟随红军在前线与敌人战斗,期间多次带领部队突出重围,为红军和中央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而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副总指挥彭德怀,在前线参与抗日战斗。

由于当时的总指挥朱德和总参谋长叶剑英都在后方主持大局,所以前线的战局事务,基本都由彭老总和左权负责。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作战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牺牲后的纪念大会

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

根据左权的策略,八路军战士顺利地打赢了这场保卫战。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双方伤亡之比为6:1。

后来,中央军委认为:“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按照左权的功绩和能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元帅的头衔一定有他一份。

然而,1942年5月25日,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主动负责断后的左权,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身旁,不幸以身殉国,年仅37岁。

而左权也成为了在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牺牲处

与左权相比,叶挺的命运似乎更加的精彩而又曲折。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

与做全一样,年幼的叶挺同样是在经历了世间的困苦以后,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磨难,立志以身许国,投身于革命,改变这一切。

1914 年18岁的叶挺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经过三年的训练以后,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

1924年在国共两党合作后赴苏联莫斯科,叶挺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1日转入中国共产党。

相比于其他人,叶挺可谓是年少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

1925年9月,刚刚过完29岁生日的叶挺回到广州,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

后来,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叶挺又参与了南昌起义,并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担任十一军军长。

之后叶挺又领导了广州起义,任红军总司令。在用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 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后来,因为时局混乱,叶挺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组织,并重新回到中央的领导之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挺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并在第二年成为了新四军的首任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

在新四军任职期间,他与项英等领导人指挥部队转战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募集物资、枪支、款项,并动员一批学者、故旧、亲属参加新四军,壮大抗日力量。

1941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驻皖南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部队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任独立团团长时的叶挺

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弹尽援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失散、牺牲和被俘。

他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扣押,先后被转到上饶、恩施、桂林、重庆等地监禁5年零2个月。

面对蒋介石等人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

还在牢房中写下《囚歌》以明志:“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一直到1946年3月,在抗战胜利以后,经过我党多方的努力,才终于将叶挺从牢狱之中救了出来。

然而,正当中央领导们等着与叶挺重新相聚之时,意外却悄然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塑像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恸。

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左权和叶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党牺牲的高级将领。

他们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十分了不起的贡献。

如果两人能够一直活到1955年,是否能够被授予元帅军衔,谁也没有办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是,不论是否能够被授予元帅军衔,两人的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

而那些与两位将军一同牺牲在为了新中国建立道路上的万千烈士们,也将永远被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