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在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正式揭牌成立,该调解中心内设立了全省首个“非遗‘和’文化调解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中枢”

培育商事调解主阵地

该中心由海珠区司法局、海珠区调解协会、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是统筹调度海珠区商事调解资源,为全区商事主体提供商事纠纷专业调解服务,开展与商事调解相关的法律咨询、研究、培训及宣传推广活动等工作的综合性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珠区将以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为枢纽按照“五个调委会、四个机制、两支队伍”的模式,不断集聚全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力量,建立健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建专业调解精英团队,形成立足琶洲、辐射全区的商事调解网络。同时,不断探索商事调解新模式新方法,首创形成“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练好“躯干”

壮大商事调解多主体

该中心以最广泛服务群众、最深入延伸触角为原则,深度融合专业性服务和地域性服务,将五个人民调解组织纳入中心平台作为直接受理、调解商事纠纷的主体。

强化专业调解。新设立海珠区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律师调解员为主力军,打造专门调解全区民商事争议、服务企业等商事主体的商事调解组织。引入已成立的海珠区互联网经济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互联网和金融消费领域提供专业的商事调解服务。

夯实地域调解。立足琶洲产业集聚、对外交往活跃、商事纠纷频发的现实需求,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触角延伸至琶洲试验区的每个角落。海珠区康鹭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调解中大纺织商圈各经营主体、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民商事纠纷以及城市更新建设矛盾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韧“经络”

推进商事调解更畅通

该中心建立四大工作机制,形成商事纠纷化解工作合力,提升解决重大疑难复杂商事纠纷的能力。

加强流转指引

根据纠纷疑难程度、专业行业特点以及地域属性向纳入平台的五个人民调解组织分类指引、协调转办案件,实时跟踪、督查案件办理,确保矛盾纠纷高效高质得到化解。

加强联动协作

将地域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触角广泛敏锐、排查矛盾及时的优势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精准化解、专业性强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调解组织最大效能。

加强研判会商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判分析复杂疑难案件,为各调解组织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统筹调度调解力量予以及时化解。

加强培训交流

组织对调解员的专题业务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加大对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注入“血液”

增强商事调解新动力

该中心以“精法律、懂行业、善调解”为标准,组建两支高质量商事调解队伍,运用独具海珠特色的“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切实防范化解商事矛盾风险。

01

建立特邀调解队伍

邀请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海珠区人民法院、海珠公证处法律业务精深、调解能力突出的律师和工作人员共26人担任特邀调解员,纳入调解中心专家库,承担疑难案件攻坚、紧急调解支援、联合调解主力等重要任务。

02

建立专属调解队伍

纳入调解中心的五个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专属本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队伍。以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其吸纳高等院校、金融监管部门、退休法官、仲裁机构、金消保联合会、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多领域专家担任调解员。

03

形成非遗“和”文化调解法

新成立的调解中心将探索运用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开展特色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赏非遗,稳情绪;品香茗,正心态;听诉求,列证据;析案情,明法理;劝和解,息纷争;解心结,化矛盾;签协议,确司法;饮和茶,润人心”是调解中心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和”元素,与调解工作和商事交易中以“和”为贵、以“和”促解、“和”气生财的理念相结合。

  • 调解中心设置非遗“和”文化调解室,室内布置寓意“和”文化的书法、篆刻、广州剪纸、广州茶艺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和’文化”氛围中,运用特有的商事调解法开展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海珠区将继续以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为核心,不断健全商事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壮大商事调解队伍,加强商事纠纷排查预警,将商事调解引入集市商场、车站码头、园区景区、项目工地等生产经营区域,引入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行业专业领域,强化商事纠纷实质化解,护航海珠区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 | 可可沙

责编 | 晓东南、阳倚西楼、木鱼

来源 | 区司法局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