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泸州泸县各地的青花椒陆续进入采摘期。在泸县奇峰镇华通村9社花椒种植基地,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青翠的青花椒挂满枝头,空气中浸润着花椒的香味,浓郁鲜麻,撩动着人们的味蕾……

趁着晴好天气,奇峰镇华通村花椒基地负责人吴启珍带领村民们,手持剪刀,动作麻利地下枝、去叶、剪椒、入篓,运输,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花椒挂果好、颗粒大、清香度也不错,估算今年能收获2万斤干花椒,目前批发收购价约为40-50元每斤。”吴启珍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采摘花椒。曾佐然摄

2019年,吴启珍引进九叶青花椒开始种植花椒,给附近村民带来务工便利。

“青花椒基地开始建设以来,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300元的流转费,花椒的管护需要大量人手,村民们轮流来基地里‘上班’挣钱,村民务工收入一年约15万元。”吴启珍的花椒基地给村民提供了学技术和务工的便利。

离基地不远处的加工中心内,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青花椒的烘干工作。吴启珍说:“因为新鲜花椒的保质期短,为了花椒的品质,就采用烘干的方式进行保存,价钱更好。”

据了解,为解决青花椒储存问题,该基地建立起了集烘烤、仓储为一体的花椒加工中心。采摘下来的花椒直接运送到厂房,经过烘烤、枝果分离、筛选等加工环节后,一簇簇枝果繁茂的鲜花椒便成了一粒粒干花椒,村民既可将加工好的干花椒储存在加工中心,也可进行销售。加工中心的建设,使得椒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花椒的加工,保证了花椒的新鲜度和品质。“批发商都直接到我们家里面来收,销往到山东、重庆等地。”吴启珍说。

除了干花椒生产外,该基地还充分对花椒枝、花椒籽、花椒叶进行销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一棵棵小小的花椒树成了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而在泸县方洞镇邹寺村,广大椒农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利用临近重庆市的区位优势,紧盯火锅市场,把花椒新鲜销售,卖出了不错的价格,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九叶青花椒上市,新鲜销售的花椒我们收购价是3块多,烘干的花椒我收购是2块多,每斤高出市场价1块钱左右。”邹寺村党总支书记李高江介绍。在花椒产业发展中,他们坚持鲜销和烘干两条腿走路,有效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村民的积极性。

邹寺村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建立了150亩花椒基地,采用“支部+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花椒产业园建成以后,邹寺村的村民进入产业园就地务工,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种植花椒的技术,促进了全村花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花椒面积已经达到1500余亩,花椒成为村民收益的主要来源。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泸县花椒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现代花椒基地1.5万亩,年产新鲜花椒3500吨,实现综合产值2亿元,仅此一项,主产区椒农人均年收入便可达到3000元。(曾佐然、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