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毅 广州报道

“我们的车出口泰国,装不了中国开发的地图,只能用谷歌地图,智能座舱其实早就有壁垒了,我们根本出不去,只能用当地资源。接下来我们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之后,大家觉得不会形成新的壁垒吗?难道我们开展的技术只能在中国用?”6月13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在一场内部交流会上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

12日,欧盟刚刚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实际上,今年以来,欧美连续出台针对光伏、汽车等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贸易政策,增加新能源产品贸易壁垒,这令很多中国汽车企业感受到巨大阻力。

对此,古惠南判断,如果电动化要全球化,壁垒难以避免。EV已经构建了壁垒,下一轮对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能会出现新的壁垒。然而,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同样困境,如何让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走向全球?正如其所言,只有全球化才能使中国品牌持续向上,除了在中国竞争外,企业必须面向全球竞争。

为了应对贸易壁垒,很多企业都纷纷拓展海外步伐,海外建厂成为了突围的关键一步。据了解,东南亚是广汽埃安海外发展的重要布局区域,目前已经实现“泰国+印尼”双工厂布局。据古惠南透露,埃安泰国工厂将在7月投产,印尼工厂将于年底投产。未来两年,广汽埃安将在欧洲、南美、非洲、中东、东亚等地域构建生产基地。

中国汽车出海有两种模式,一个是海外建厂,另一个是整车出口。目前,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出海是以整车出口的模式,但当下的环境正在倒逼中国企业另辟蹊径。

古惠南坦言:“中国劳动生产效率比国外好,直接出口最好,为什么要去建厂呢?因为有关税壁垒,你不去建厂,关税很高,让你进不去。如果你不去建,它可能就不给你许可证,就不让你卖。像有些国家会有进口许可证,每个月搞一个批文,能进多少辆,这会限制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汽埃安海外布局

古惠南指出,如果当地的产业链基础太差,零部件100%要从中国运过去,会加大成本。企业应该从关税、建设规模、产业链这三个维度来考虑海外布局。

尽管如此,被“倒逼”出海的企业抓住了发展新机遇,主动布局东南亚,积极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链分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几乎已达成共识,出海不仅是产品出海、技术出海,还有技术文化的同步出海。

“中国接下来也要做技术文化的出海。举个例子,我用现在的ICV很多语音系统,就要符合我们中国的习惯、操作的习惯,慢慢地,这些生态的习惯随着技术带过去。”古惠南表示。

古惠南认为:“一方面,要重视打造产业链,增加当地就业。另一方面,将技术带到海外,在当地培训高技能人才。”在用人方面,《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广汽埃安在海外初期采用国内支援的形式,以国内人才外派为主,当地人才为辅。大概用两年的时间,逐步过渡为以当地人才为主,派驻的支援为辅。

记者在交流中发现,广汽集团出海十分讲求投入产出比。按照古惠南所说:“埃安一直坚持的逻辑是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所以我们在海外建厂的规模都是小规模,比如两万、三万,不会一建就搞一个10万、20万的厂,这也是广汽集团、广汽埃安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安七大产销基地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端化走向全球,今年内昊铂品牌将建设超100家品牌直营旗舰店。广汽埃安主动进行营销模式的变革。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介绍:“直营店主要是为了品牌展示,引流和客户运营。要建立豪华品牌,最重要的是客户对服务的认可。”肖勇直言,靠经销商树立品牌不现实,特别是遇到市场比较艰难的时刻,经销商的服务也会打折扣。新能源时代要打造高端豪华品牌,没有教科书,只能自己干。

随着国际化布局提速,广汽集团在海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近日公布的广汽集团2024年前5个月汽车出口数据显示,今年5月,广汽集团汽车出口量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172.5%;1至5月,集团累计出口汽车达5.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40.8%。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