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截了一张图:这一轮高温天气中,纬度齐平、直线距离170公里多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和山西省会太原市,13号最高温度差了7℃那么多!它们中间有太行山脉,另外,两地海拔不一样,是地形影响气候的一个典型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北平原内部一马平川,但从大的地形格局看有点封闭,北面燕山,西面太行山,东面渤海湾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围住,西南面是秦岭余脉,只有南面没有山,这样的地形不利于热气消散。

不仅如此,五六月份夏季风还没推进到华北,西北方向的气流过来,越过太行山下沉到华北平原,还有一定的“焚风效应”,让山脚下更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17年全国地理普查数据,山西省大部分地区(67.6%)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低于1000米的区域只有32.4%。最高点五台山3061米,最低点运城市垣曲县的西阳河入黄河口处180米,但这部分极端海拔的区域面积太小,比例表上没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全省的平均海拔估测1300米+

这个海拔如果和青藏高原、昆仑山比当然不够看,但它东面是河北省和京津地区,南部是河南省,都又低又平。太行山属于我国地貌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长度超过800千米。主脉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支脉主峰五台山海拔3061米

古人拿“愚公移山”(王屋山也是太行山脉的一支)说事,表明太行山的巨无霸,群山从平原上拔地而起,断崖绝壁令中原的古人惊叹为“天下之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

山西各城市平均海拔,一般都比较高,2017全国地理普查的数据比较新,也比以前的准确,根据普查结果估测,网上的平均海拔数据多数版本严重偏低。从高往低估测大致是这样(网上没有找到特别权威各城市数据,平均海拔估测不会很准,请见谅):

  1. 朔州,市区1100米,全市平均1700米+;
  2. 忻州,市区约850米,全市平均1600米+;
  3. 大同,市区1050米,全市平均1500米+;
  4. 吕梁,市区约950米,全市平均1300米+;
  5. 晋中,市区约810米,全市平均1300米;
  6. 长治,市区约930米,全市平均1200米+;
  7. 太原,市区约810米,全市平均1000米+;
  8. 阳泉,市区约670米,全市平均850米+;
  9. 晋城,市区约700米,全市平均800米+;
  10. 临汾,市区约600米,全市平均650米+;
  11. 运城,市区约370米,全市平均400米+;

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一般降低0.6摄氏度。石家庄市区和太原市区,海拔差别750米以上,一般来说温度会低4-5℃。我查过石家庄和太原9-13号的气温情况,和规律差别不大,13号石家庄最高40℃,太原最高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本文第一图网友截到的图,太原能比石家庄温度低7度,差了那么多,可能是网友P的图,或者不同时间温度错配拼在一起,太原是比石家庄凉快,但不至于那么多。

根据海拔高度,以及地形格局,明显山西北部的朔州、忻州、大同、吕梁,太行山里的长治会更加凉快。而山西省也有一些海拔低的地方,主要是运城和临汾,这些地方这一轮高温中,也不会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海拔原因,山西中南部的河谷地形不利于散热,因此降温效果没有海拔带来的那么明显。但同时,山西人口和生产活动远远没有华北平原密集,又是温度不会太高的有利因素。华北平原可是生活了3个亿的人口,快赶上美国了,而且农业和重工业发达,“热岛效应”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和北方朋友的一般印象相符合,夏天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大同等旅游地区,还有南太行山,都是避暑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