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报讯(记者 刘扬)6月17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0%;同时进行18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利率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2370亿元1年期MLF到期,6月MLF实现小幅缩量平价续作。自2023年8月以来,MLF利率已连续10个月处于2.50%的水平。

“尽管近期叫停‘手工补息’促使资金加快从银行体系流向理财、基金等非银机构,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加大。但在资金面平稳宽松以及当前不盲目冲规模的倾向下,负债压力应可控,存单提价发行的意愿不高。近期,多家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又点燃市场对于新一轮存款降息的预期,叠加央行对于超长债持续关注发声,引发市场调整操作策略,不少机构‘避长取短’,令存单利率延续低位运行。同业存单利率仍在低位,MLF与其利差走阔,金融机构对MLF的需求不强,MLF缩量续作有助于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17日分析认为。

此外,央行延续净回笼态势,也表明资金面整体压力不大。年初以来,在资金面延续稳健宽松下,央行无意过多投放资金,除5月净投放为正之外,其余各月延续净回笼状态。近日,央行每日逆回购又降至20亿元的地量操作,截至6月16日,累计净回笼超过6000亿元,显示资金面仍均衡偏松。截至6月14日,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收至2.04%,与同期限MLF利差倒挂扩至46个基点。

温彬表示,在此背景下,降准或MLF加量续作的必要性均不高,且考虑到当前MLF与存单利率倒挂较多,MLF对跨季维稳的贡献度也较低。“考虑到4月以来央行对于货币宽松节奏相对谨慎的态度,预计仍将通过月末逆回购放量来适度注入流动性,平抑信贷投放、理财资金回表等阶段性扰动,维持资金利率平稳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此次MLF小幅缩量平价续作使得市场关于降准和降息的预期均落空。

“客观来看,当前进一步降息仍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为此,6月MLF利率继续持稳,降息时点仍需后移。”温彬进一步判断,为进一步提振内需、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总量型工具发力的必要性仍在,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伴随内外部约束逐步缓解,下半年货币放松节奏或有所加快,降准降息仍存落地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表示,未来实施政策性降息也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一季度银行净息差降至1.54%,较上季度大幅下行0.15个百分点,明显低于1.80%的“警戒水平”。降息会带动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二是降息有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对稳汇市有一定影响。“未来,政策性降息幅度会较为有限,优先选择的政策工具组合是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动,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全面降准等方式,推动LPR报价下调,降低各类贷款、特别是居民房贷利率,缓解实际利率偏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