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十八路诸侯套董卓”章节中,袁术是“后将军南阳太守(南阳袁术)”;但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章节中,袁术变成了刘备口中的“淮南袁术”。更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的“南阳袁术”和“淮南袁术”都是符合历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袁术在中平六年(189年)被任命为后将军,按照东汉之前的惯例,袁术此后不能再出任州刺史(州牧)和太守,具体可见本鬼的前文《汉末大军阀袁术为什么不是东汉朝廷官方任命的“州牧”?》。正因如此,《三国演义》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是不符合历史记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袁术在与董卓决裂后确实逃到了南阳。孙坚在讨董联军组建的过程中擅自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然后将南阳交给了袁术。南阳从此成为袁术的地盘,而孙坚也成为袁术麾下的第一大将。此后袁术依靠孙坚的勇武四处出击,声威大振,但袁术也因此与哥哥袁绍公开决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平三年(192年),孙坚在攻打刘表时阵亡,沉重打击了袁术的军事力量。更要命的是,当时还是袁绍盟友的曹操在这一年占据了兖州,导致袁术被南方的刘表和北方的曹操夹击。初平四年(193年),袁术的粮道被刘表切断。无奈之下,袁术放弃南阳,率军进入封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丘是兖州陈留郡的属县,曹操当然不会让袁术占据此地。于是曹操与袁术展开大战,袁术大败。袁术先后试图守封丘、襄邑、太寿、宁陵,但都被曹操击败,曹操甚至对太寿发动水攻(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袁术一直逃到了扬州九江郡寿春,这才摆脱了曹操的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驻守寿春的陈瑀是袁术私自任命的扬州牧。但陈瑀既不愿接纳袁术,又不敢与袁术开战。袁术便利用陈瑀的犹疑发动袭击,打跑了陈瑀。袁术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控制了包括淮南在内的淮河流域大部,徐州南部和扬州的很多势力加入袁术阵营,其中就包括孙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袁术在讨董联军组建的过程中依靠孙坚的“为非作歹”控制了南阳郡,成为“南阳袁术”。但袁术后来被曹操击败,只得逃往淮河流域。但没想到的是,袁术在淮河流域竟然东山再起,变成了“淮南袁术”。恐怕袁术就是在此时觉得自己真的“天命所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