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密云古北口,潮河西岸卧虎山长城下,有一对并肩屹立的空心敌台。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依山临河而建,从远处看,宛如两姐妹挽着胳膊向东瞭望。这就是万里长城敌台奇观——姊妹楼。
1925年,潮河西岸卧虎山长城及姊妹楼。加藤新吉摄
姊妹楼
古北口地处燕山山脉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地势险要,有“京师锁钥”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在此设防,北齐修筑长城,金代建北口城和铁门关,明朝重修长城,并在周边建起关隘、屯堡。
据说,明代以前,长城敌台都是实心。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守蓟镇后,发现守城士兵风餐露宿、无所遮蔽,边墙上也没有储存武器、弹药的地方。敌兵突袭,势必难以抵御。于是,戚继光根据实战经验,在长城上建起中空、四面开窗的空心敌台。
空心敌台据险而建,如同小型城堡,“内卫战卒,下发兵炮,外击敌人”,从而使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据文献统计,截至万历九年(1581年),密云境内长城的空心敌台多达343座,姊妹楼就是其中两座。
姊妹楼是民间俗称,也称“姐妹楼”“双楼子”,史书上并无确切记载。从上世纪初开始,一些外国摄影师、探险家和旅行者被姊妹楼的倩影所吸引,陆续造访古北口,留下很多珍贵照片。照片中的姊妹楼并排相错,高处的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四面均有三个箭窗,窗口两券两伏。低处的一座,平面呈长方形,大面有四个箭窗,小面有两个箭窗。两座敌台由台阶相连,彼此互通。
按说,长城沿线各敌台之间,都有一定距离。但姊妹楼并肩屹立,相隔仅2米多,在长城全线十分罕见。为何这样设计?有人认为,是为了让更多士兵驻扎,以应对紧急情况。也有人认为,两座敌台各有用途,其中一座用于屯兵,另一座用于储存武器和给养。尽管说法不一,但都体现了姊妹楼地处战略要地。
姊妹楼是冷兵器时代古北口军事防线的一部分。古北口两山夹持,西有卧虎山长城,东有蟠龙山长城。姊妹楼位于卧虎山长城的潮河口处,与潮河水关相连。龙盘虎踞,紧锁潮河。自姊妹楼向西北,陡峭山峰上还建有一道支墙,串联起三座敌台,以掩护古北口的侧翼。
1933年长城抗战,中国军人在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由于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悬殊,数千名中国军人在战火中英勇牺牲,长城沿线多处敌台被日军炸毁。姊妹楼部分受损,后来历经风雨侵蚀,逐渐坍塌。
“矮的敌台只剩下渣土,高的敌台还有一部分残存。”2010年,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密云文管所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复建姊妹楼被提上日程。“幸运的是,两座敌台基座都基本完整。”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主持该项目的负责人,根据现场勘探、测绘数据,参照历史照片,反复计算比对,按历史原貌复原设计。
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负责项目施工。该公司密云项目经理刘长春带领工程队,“把姊妹楼废墟上的渣土都仔细筛了一遍”。拣出来的旧条石、城砖、吐水嘴,复建时再次利用。新添的条石、城砖,刘长春找当地石材由石匠按原形制手工仿制。2014年姊妹楼复建完工,重新屹立卧虎山下潮河之滨。
复建的姊妹楼 阮明昊摄
姊妹楼内部结构 张磊摄
姊妹楼内部 张磊摄
文 | 张小英
图 | 阮明昊
编辑 | 张小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