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6月26日从广州水投集团获悉,该集团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珠江流域突发藻类污染监测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大型自来水厂净水药剂智能投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近日经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鉴定,科技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大型水厂污泥三维数值模型多因素协同减碳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近日经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自然水体在受到污染时,有可能发生藻类污染,导致水体变色发臭。如果发生藻类污染事件的水域属自来水厂取水区域,则对市政供水产生影响。依托“广州智慧供水云平台”,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研发“珠江流域突发藻类污染监测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建立“原水调控-应急投药-水厂生产”三维应急措施,多点完善藻类突发污染应急处置手段,有效提前监测预防藻类突发污染事件。同时开展移动罩滤池微纳气浮除藻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对可能出现的藻类污染有效控制。项目成果在系统性应对水源监测、水厂应急处置藻类问题方面具有行业创新性,目前已应用至自来水公司下属西江原水管理所、北部水厂、西村水厂、江村水厂、石门水厂,可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受突发污染的供水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有效减少原水藻类高对生产工艺的影响,为预防水源突发藻类污染事件提供有效的应用技术方案。

对进厂原水添加药剂,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环节。如何科学掌握药剂添加量,则是一门“技术活”。 “大型自来水厂净水药剂智能投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国内首次将多参数因子非线性动态控制、光照度多模型控制的次氯酸钠智能投加以及BP神经网络与模糊反馈控制相结合的聚合氯化铝投加技术应用在供水领域。智能投加技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药剂投加量,从而实现精准控制,目前已应用在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下属西洲水厂和新塘水厂,切实提高水厂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对提升水质处理效率、保障水质安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以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重要意义。

自来水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生产废水经排泥水处理工艺处理后,上清液可回用,产生的大量自来水污泥则不能直接排放,需经脱水处理后加以处置。完善高效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是水厂生产运营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型水厂污泥三维数值模型多因素协同减碳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经过三维数值模拟模型的排泥优化,可提高排泥水含固率,减少沉淀池排泥量,减轻排泥水处理系统负荷,在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减污节能降碳。

文|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李珩博 玉旭日 刘艺琳
图|通讯员 黄耀宇 丘智恒 汤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