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近一年来热闹非凡的浙江“机场圈”,又有新变化了。

日前,民政部官网发布两则公告,明确新建嘉兴机场命名为嘉兴南湖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更名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

从定位来看,嘉兴南湖机场将成为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唯一的专业航空货运机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则将成为浙江首个建在海岛上的国际机场。

现如今,9座已建或在建的机场共同组成全新的浙江民航新格局,上海机场集团也于26日晚宣布共建有“上海第三机场”之称的南通新机场,长三角航空版图也将随之改变。

抓住“临空经济”的浙江,能够抢先起飞吗?长三角新一轮的“机场之争”又会有何波澜?距离世界级机场群还有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中,长三角中有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3个机场进入前十。(图源:民航局官网)

浙江首个海岛国际机场

在风景胜地舟山普陀朱家尖岛,浙江迎来首个建在海岛上的国际机场。

其实早在1997年,舟山机场即通航,当时命名为舟山朱家尖机场。在2005年,舟山首条开往香港的境外航线开通。2018年1月,舟山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获国务院批复对外开放。

也就是说,在更名为“国际机场”之前,普陀山机场已经拥有了国际机场的硬件。而此次更名的前提,在于《浙江舟山普陀山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在2021年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

根据这份总规,机场的核心定位发生改变,由“民航的支线机场”,升格为可接纳国际及地区航班的“浙东中型国际机场”,同时还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和航空产业制造基地配套机场。

 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图源:机场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图源:机场官网)

“航空产业制造基地配套机场”是普陀山机场的一大特色。

舟山普陀山机场总工程师田婴在2021年对媒体介绍时表示,机场附近的舟山航空产业园主要涉及到波音飞机的制造项目,其中包括飞机销售、内外饰、涂喷等具体内容。由于飞机销售需要机场进行试航、检测乃至进出口通道,舟山普陀山机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舟山普陀山机场波音B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开工,这也是波音在美国以外设立的首家工厂。2018年,首架飞机交付,系中国国际航空接收波音B737MAX8客机。但此后由于波音737MAX8机型安全事故频出,舟山波音工厂的前途并不明朗。

不过,对于悬水而居的舟山来说,发展航空仍是解决海岛百姓快捷出行的捷径。

在“十四五”规划中,舟山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海陆空立体岛链式综合交通体系”。同样重要的是,作为世界排名第三大的深水良港,舟山还尝试依托机场发展空港物流业。按照规划,普陀山机场预计在2050年将邮货承载目标提高50倍至5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打造海岛文旅目的地,普陀山机场也给舟山带来新的可能。

“海岛环飞”是普陀山机场推出的交旅融合特别项目,游客们可以乘坐直升机俯瞰海岛风光,有飞行驾照的游客甚至可以在副驾自己动手操纵飞机。截至去年10月底,该项目服务旅客已经超10000人次。

普陀山机场的邹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可以自己动手操纵的直升机正在检修,可能要7、8月份才能体验。现在有可乘坐19人的直升机,航线分别是飞往东极岛和嵊泗岛,往返票价均在1200元左右。”

 普陀山机场开通的飞行体验航线(图源: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陀山机场开通的飞行体验航线(图源: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官网)

重塑长三角货运格局

仍在建设中的嘉兴南湖机场已初具雏形,预计在明年建成投运。

这是嘉兴的第一个民用机场,其前身为军用机场。早在2008年,嘉兴就有意将其改为军民两用机场,但由于跑道转向审批等因素,一拖就是十年。

“客运支线机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这是如今嘉兴南湖机场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南湖机场将是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唯一的专业航空货运机场。

嘉兴航空枢纽办综合规划组组长、嘉兴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处处长张瑜介绍,依托落地于此的圆通东方天地港项目,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是浙江首家采用“专业化枢纽+航空货运航司”组织模式的航空货运枢纽。

 图源: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机场+快递公司,这一合作模式曾在湖北鄂州的花湖机场上取得成功。依托与顺丰的合作,花湖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货邮吞吐量最大的机场。

今年1-5月,花湖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3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6835%,增速居全国首位。近日召开的2024湖北花湖国际机场开放暨临空经济发展大会上,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3651.5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嘉兴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规划也在同步进行中,聚焦快时尚、光电智能、生命健康三个主要产业,意在盘活现有优势市场,不断增强发展磁吸力。

对于地处长三角都市圈黄金枢纽的嘉兴来说,依托南湖机场发展货运航空及临空经济,或许也是助力其发展的一大契机。

嘉兴市委书记陈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在嘉兴的发展蓝图中,机场是未来发展的“引爆点”“金翅膀”。相关数据显示,以嘉兴为圆点,2小时航程可覆盖占据中国九成GDP的区域,3小时航程能覆盖全球12亿人口,航空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且商务成本优势突出。

机场群需理顺竞争、互补关系

嘉兴南湖机场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浙江另一座机场也即将投用。建在半山腰的丽水机场预计在年底全部竣工。这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边坡机场,是一个削峰填谷的复杂大工程。

 建在丘陵间的丽水机场将在年内竣工,为飞鸟形状。(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在丘陵间的丽水机场将在年内竣工,为飞鸟形状。(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包括这两所在建的机场在内,浙江将拥有9座机场。11个地级市中,只有绍兴、湖州没有自己的民航机场,目前也尚无具体规划。

各地争夺临空资源的当下,浙江机场数量的扩容,再加上正在推进建设中的“上海第三机场”,对长三角机场群的建设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整体来看,长三角是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包含7个是千万级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千万人次/年)在内,目前共拥有24座民航机场,此外还有8座在建或规划中的机场。

其中,江苏已建成机场数量最多,共有9个,在建机场为连云港新机场。“最强地级市”苏州的机场虽已被期盼多年,但最新进展仍是“作为重大储备项目深化前期研究”。

上海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均位于全国前列,第三机场选址江苏南通,由上海和江苏共同建设,预计于2027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安徽在建及规划中机场数量最多,有5个,分别位于蚌埠、宿州、亳州、六安、滁州,已建成的民航机场有6个。

 长三角各省份民航机场数量(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三角各省份民航机场数量(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可以得见的是,长三角机场正处于集中建设期,这个世界级机场群已经呼之欲出。

根据2021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将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合肥等区域枢纽为重点,建设连通性好、直达性高、全向辐射的空中航路航线网络。

然而,要对标世界级,长三角机场群在发展质量上或许还有提升空间。

《华东地区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华东地区航空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发展和容量限制的矛盾依然突出。华东地区空域结构复杂、空域用户众多,既有空域资源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灵活使用”,部分空域、机场终端运行容量已达保障极限,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地区民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空域资源紧缺的条件下,《规划》进一步指出,华东枢纽机场存在同质化竞争趋势,协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照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长三角机场群国际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国际航线覆盖范围不广,中转衔接效率不高。国际航空货运规模与品质不匹配。

“与世界头部机场相比,长三角机场群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机场的能级和层级,乃至长三角地区机场群的结构和布局也需进一步优化。”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李晓津认为,机场群不是区域内机场的简单累积,而是以运行协同和差异化发展为特征的多机场系统,涉及基础建设、航线网络、地面交通、航权时刻、协同机制等各方面。“相比新建机场,更难的是理顺长三角机场群之间竞争、互补的多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