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摄影:陈建国·
我走在树叶落尽的季节里,来到古刹--能仁寺,感受着岁暮天寒中蕴藏的春的气息。
黄色的高墙,外面是喧嚣的红尘,里面是静修的佛缘。行走在红尘中,有时欢歌雀跃,有时黯然销魂。彷徨在尘缘中,时而感到离别的痛苦,时而品味相聚的快乐。
能仁寺位于浔阳城(九江市)中心,是闹中取静,融情于景之处。寺院的山门紧邻马路,黄色的围墙十分耀眼,三座拱门,正门上方悬挂“能仁禅寺”匾额,围墙上书写“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门前两尊石狮瑞兽,仪态威猛,锐不可挡。漫步古刹,寺院深深,古木参天,古迹林立,仿若远离了俗世纷扰,追随着能仁寺历史的脚步,去参悟佛教的禅意。
能仁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旧称“承天禅院”。唐朝重建,明朝弘治二年扩建,更名为能仁寺。上世纪80年代,九江市政府对能仁寺进行改造与修缮,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寺院里绿树成荫,秀竹通幽,环境清雅,佛香悠悠。寺内殿宇栉比,佛像庄严。犹为引人入胜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大胜塔、石船、雨穿石、双阳桥、诲尔泉、铁佛、冰山、雪洞,俗称“能仁八景”。
沿翠竹蹊径来到第一殿宇“山门殿”。映入眼帘的山门殿,在晨光中逐渐清晰,充满了庄严而神秘的气息。殿门檐下有红底金字匾,上书“能仁寺”。殿内供桌上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白瓷造像圣洁无比,光滑圆润。菩萨跏趺于莲花宝座上,左手托净瓶,右手结佛印。有诗曰:芙蓉花面春风暖,救苦救难观世音。
拜谒了山门殿,从殿后门来到放生池。暮冬初春的阳光,明媚中透着一抹清凉。放生池,碧水荡着涟漪,鱼儿自由嬉戏,乌龟慵懒地晒着太阳。站在放生池正中的石拱桥上,触摸着斑驳的桥栏,能感受到石桥的历史厚重。此桥名为“双阳桥”,有1500多年的历史。听僧人说:在烈日当空的午刻时分,池中奇光异彩,会出现两个太阳倒影。
我沿着双阳桥前行,来到天王殿正门。天王殿,单檐歇山顶,黛瓦红墙,大门悬挂“天王殿”匾额,门两旁有黑底金字楹联。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威武雄健,镇守伽蓝。四大天王分别是: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握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举宝珠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拿宝伞的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穿过两棵参天古树,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大巍峨,耸立在石砌台基上,殿宇为砖木结构,古韵十足。双重檐顶,黛瓦红墙,廊桥托衬。殿前宝鼎高耸,香炉硕大,香客众多,信众们焚香膜拜,虔诚至极。缥缈的烟雾带着众生的祈愿袅娜升腾,氤氲着祥瑞之气。
出了大雄宝殿,一座宝塔映入眼帘。此塔名为“大胜塔”,已有1600多年历史。大胜塔坐落在碧水池边,塔影摇曳在波光洌滟上,仿佛是神秘而庄严的呼唤。大胜塔,为七级六面楼阁式佛塔,坐东向西,砖石结构,塔体厚实,石构腰檐,梭角俊美,通体白色,古朴端庄。通高43米,塔顶为转圆攒尖顶。一层供奉释迦佛像,二层以上错层辟门。若有幸登临宝塔塔顶,极目远眺,可盛览云雾缭绕巍峨雄奇的庐山;如俯瞰,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的浔阳风景尽收眼底。
佛前虔心祈福愿,心灵净化得安宁。
当我将要离开能仁寺时,身后传来了古刹的钟声,那钟声仿佛在古老的时光中悠远传唱,每一次佛钟响起,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作者:陈建国(眼镜国)
诗书文化精英老师。江西九江市人。喜爱文学,爱好摄影,乐于接触身边的美好事物和美丽风景。恪守做人有原则,善良是本性;做事有诚意,事实是准则。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审稿 / 编辑:王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