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相处之道》(Getting Alone,华龄出版社,颉腾文化出品,2023),作者是职场专家,关注性别、人际动态、困难对话、反馈和有效沟通等话题。本书解析了难相处之人的心理背景,并就如何在工作中应对来自领导与同事的为难和打压,给出了实践指导。我们没法选择每个老板和同事,但是我们可以修炼自己,直击问题,更快摆脱坏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受苦,所以你也应该受苦”

朱莉娅还记得,申请一家连锁酒店的营销经理职位时,接受完酒店主管西莱斯特的面试后,她回家告诉丈夫,西莱斯特在面试中一次也没笑过。她猜未来的老板不会是一个热情的人。也许这只是她的风格,甚至是因为企业文化?对此她解释说:“我和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过,我明白不能期望别人和我有一样的工作风格。”

然而被录用后,她发现西莱斯特在“冷落她”。朱莉娅上班第一周一次也没见过西莱斯特:“我基本就是做一些调查,找工作需要的信息。”她很清楚,西莱斯特不信任她,“她总是很快就否定我的想法”。

朱莉娅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年后她觉得自己赢得了西莱斯特的尊重。但西莱斯特依然会提很多要求,而且希望朱莉娅随时待命。“她让我取消假期,在休假的时候去办公室,甚至让我在度蜜月的时候工作。”她告诉我。当朱莉娅拒绝这些不合理要求时,西莱斯特告诉她:“个人的事情永远不该成为阻碍你工作的理由。”

西莱斯特似乎为自己坚定不移地献身工作而感到自豪。她吹嘘自己每次生完孩子后休的产假都很短,还说自己从医院回家后就开始工作。她明确表示,自己在这个行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而且她也不会为朱莉娅铺平道路。

朱莉娅是在和一个“施虐者”工作——一个通常做出很多牺牲、靠自己的努力爬到高位,然后虐待下属的高层人士(有时是你的老板,有时是其他人)。他们这么做的动机似乎出于这样一种想法:因为他们受过苦,所以你也应该受苦。

施虐者”(tormentor)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极端,但用来形容那些我们本期望成为“师者”(mentor),最终却让我们过得很痛苦的高层人士,再恰当不过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与施虐者有关的行为:

· 直接或间接指责你对工作不够投入

· 设定几乎不可能达到的标准

· 给你分配不必要或不恰当的琐碎工作,或学术界所说的“不合规任务”(illegitimate tasks)

· 自豪地分享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牺牲,而且认为你也应该做出类似牺牲

· 贬低你的成就,尤其是与他们的成就相比的时候

· 拒绝批假或对非工作事项的灵活处理

· 将消极特征归于某一代人(“千禧一代懒惰且为所欲为”或“Z 世代非常脆弱,无法承受哪怕一丁点的不适”)

· 否认系统性障碍的存在,如性别偏见或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我能做到,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行”)

· 将自己的虐待行为称为对性格塑造的锻炼

施虐行为的产生背景

如果上司质疑你对工作的投入,对你很严厉,坚持要你吃苦才能赢得认可,那么你很容易就会把他们的行为归咎于代际差异,甚至认为他们就是想让你痛苦。不过这里可能有其他原因。

缺乏同理心。来自凯洛格管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团队发现,与处于你曾经所处困境的人共情,难度往往更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面临过重大挑战的人,比如经历了离婚,同时兼顾工作和养育小孩,或者失业过的人,不太可能对其他经历相同困境的人表现出同情。

相关研究提供了两种解释。第一,虽然我们也许还大概记得某一特定经历是多么有挑战性,但我们往往会低估当时感受到的痛苦和压力。第二,我们会假设,既然我们能够克服困难,那么其他人应该也可以。

嫉妒。同事的施虐行为也可能是出于嫉妒。我为写作本书采访的许多人都曾怀疑,上级之所以贬低他们,仅仅是出于嫉妒。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当下级拥有一些上级想要的东西,无论是强大的社交技巧、与同事的亲密关系、有趣的想法,还是特定的技术能力,都会导致领导者产生学术界所说的“下行嫉妒”(downward envy)或“代际嫉妒”(generational envy)。施虐者感到脆弱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设置障碍。

学者阿拉亚·贝克(Araya Baker)表示,反复认定下属不具备晋升能力,是有下行嫉妒心理的人常用的策略。他写道:“前辈可能会不断改变规则或提高标准,让后辈遵循不断变化的标准。后辈永远不会‘准备好’,因为无论取得多大的进步都不够。与此同时,他们不会受到指导,而且还会因为询问情况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而被贴上没有耐心的标签。”

不过将施虐者的行为归因于代际差异时,也要小心。尽管媒体对各代人的刻板印象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不同世代的人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或想要的东西有明显不同。现在25岁的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50岁的人在他们25岁时关心的事情是一样的。所以,即使施虐者会对“你这个年纪的人”泛泛而论,我们也不要对他们做同样的事。

社会认同威胁。上级可能还会试图与你保持距离,尤其是你们属于职场中一向被低估的群体,或者所在行业或领域很少有像你们这样的人时(例如,工程界的女性或学术界的黑人学者)。

研究人员将之称为“社会认同威胁”(social identity threat):相信和被贬低的群体产生联系,会伤害自己。例如,由于只有极少数女性可以担任高层, 她们可能会将性别视为一种负担。正如一位受访者告诉我的:“我一直因为自己没有给予其他女性支持而感到内疚,我会这样做是因为一种无意识的想法,那就是另一位女性的成功会抢走我的成功。”

鉴于领导岗位上一直少有女性,这种稀缺心态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高层职位竞争激烈的地方。在针对男同性恋者、担心被视为落伍的老年人,以及少数民族和种族的研究中,也有相似倾向。

不幸的是,这一担心并非毫无根据。一组研究表明,在公司努力提倡多元化的女性和有色人种,在能力和绩效方面都被领导给予了更差评价。研究的作者写道,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位低下的群体帮助同类是存在风险的。这可能会导致女性和少数群体在获得权力后,选择不为其他女性和少数群体发声,因为不想被视为能力不足、表现不佳的人”。同时他们也想保持高标准,想要表明即使偏见存在,你这样的人依然可以在公司取得成功。

对领导力存在基本误解。几十年来,职场中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即领导者必须专横、苛刻、冷漠无情。从长远来看,这种“命令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的管理方式在产生高绩效方面效果有限,不仅对员工不利,对滥用职权的领导也不利。也许你的同事还不了解这一点,依然抱着过时的观念,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并赢得他人尊重,就必须表现得像个恶霸,欺负下属,让他们屈服。

可以尝试的策略

同事会对你有极端竞争意识或无法实现的期望,可能是受到了自身压力或有害文化的影响。即便如此,只要他们的行为是卑鄙或有害的,就需要解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激发同理心。如果在某些方面认同他人,我们就更有可能理解对方。与其试图与施虐者保持距离,不如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你与他们的相似性比他们想象的更多。可以问问他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是什么感觉,或者他们在职业生涯早期面临的斗争或必须克服的障碍。然后认真倾听,表现出感兴趣,让他们卸下防备。

此外,可以找机会跟他们聊一聊你做出的牺牲,或者突出你的热情与干劲。也可以征求对方意见,罗萨琳德·乔(Rosalind Chow)表示,把对方当成导师或专家,能够很好地提升对方的自尊,而且“如果能从你身上看到自己,他们就更有可能对你更好”,并希望你成功。如果你取得的个人或团队成就能够很好地反映他们的领导能力,就更好了。

专注于共同目标。同样地,考虑一下你能否与同事保持目标一致。有没有可以让你们一起完成的项目?或者你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当然,你对于谋求合作可能没什么兴趣,毕竟谁愿意将自己直接置于对方的火力之下呢?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助于缓解紧张心理,让你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改变权力平衡。你可以尝试的另一个策略,是改变你和施虐者间的权力平衡。他们的行为之所以让你如此痛苦,还让你付出高昂代价,部分原因是他们拥有更高职位,但不能仅仅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的职位,你就必须逆来顺受。研究表明,你可以通过增加他们对你的依赖,来缓和对方的消极态度。

当然,这样做并不容易。毕竟在升职、加薪、获取资源或项目分配方面,你还得依靠他们,至少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然而,权力动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你可以展示价值,特别是在他们最关心的方面。假设你同事的一个目标是保证团队正在使用最新的技术跟踪销售,你就可以研究相关技术动向,做好功课,然后向施虐者分享信息,帮助解决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他们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技能,从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我,所以请对我好一点。”

增强自信。和苛刻的人一起工作非常考验自尊。重要的是要坚强,不要屈服于“冒充者综合征”。我采访过的一位女士说,因为难以和几位同事相处,她当时已经准备好辞职了。但后来,她受到一位朋友的启发:“在他们逼你走之前,不要自己走。”于是,她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我的工作很辛苦,竞争也很激烈,即使其他人对我不屑一顾,我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应得的肯定。即使一些高层人士不打算帮我取得成功,甚至可能试图阻碍我,我也可以自己帮自己。”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她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靠自己的努力发展事业。她说,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维护自尊,“当我开始相信自己,我就开始去寻找那些能够理解我的努力并支持我的导师。”确实,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永远都是保护和培养自信以及改善职业前景的好方法。

总结而言

要:

· 找到一个共同目标并专注于此,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消极关系上。

· 直接问对方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关系。

· 承认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牺牲或经历的艰辛。

· 试着证明你的独特价值,这样就可以改变权力平衡,哪怕只是一点点。

· 确认是否存在偏见和刻板印象,影响了你对同事行为的解读,特别是对方是女性时。

不要:

· 忘记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会表现出攻击性,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威胁。

· 试图与竞争意识强烈的同事比拼筹码;你可以通过拒绝加入竞争来更有效地消除敌意

· 因为施虐者而质疑自己。

· 假设同事的施虐行为是性格缺陷造成的;相反,可以考虑一下其他潜在原因。

艾米·加洛(Amy Gallo)| 文

艾米·加洛是一位职场专家,毕业于布朗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在布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她与个人和团队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协作、沟通和转变文化,观点多发表于《纽约时报》《快公司》《市场》等媒体,文章多次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是英文版特约编辑。过去三年,艾米与伙伴共同主持了《哈佛商业评论》广受欢迎的女性职场播客,探讨了女性在职场中的拼搏与成功。

关凤霞 | 译 孙燕 | 编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件事做好了,你的低情商还有救

职场上的聪明人,从来不拼命工作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