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美式冲锋枪的驻印军官兵
兰姆伽位于印度东北部的比哈尔邦,是一个位于冲积平原上的、不起眼的小集镇,在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甚至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圆点。这个小镇的规模不大,只有几条街道,最现代化的建筑就是一家小电影院,此外还有几家华侨开设的商店和饭店。
抗战后期,中国驻印军训练基地就位于小镇周围大约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训练中心设在镇上,其余的各种军事技术学校,如战车学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分散驻扎在小镇周边,彼此间有柏油或土质公路相连。此外,基地附近还附设各种训练场地,包括坦克和汽车驾驶训练场、武器射击靶场和各种战术演习场,还有医院、加油站等附属设施。
▲正在训练的驻印军官兵
在兰姆伽训练基地,抗战多年的中国军人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现代化的军队后勤供应。根据中美英三方协议,驻印军的武器装备和费用开支由美国提供,服装与伙食由英国供给,虽然标准远低于美英军队,但水平依然高出国内军队许多。以往在国内对日寇作战时,觉得穿皮靴、骑摩托、吃罐头的日军就已经很先进了,但此时再看,鬼子也是穷人。
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装备方面。在国内,面对装备九二式重机枪、九二步兵炮和掷弹筒的日军,总是以武装到牙齿来形容。可现在驻印军一个1.5万兵力的整编师,就拥有12门105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36门战防炮,162门迫击炮和108挺重机枪,此外还有日军从未装备的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新型装备,冲锋枪也装备到了班排一级,直接就把日军部队给比成了叫花子部队。
▲中国驻印军单兵装备
在军装方面,整训初期由英军提供服装,式样与质地均为英式,每个士兵都配发3套卡其布军服。为适应热带环境,其中2套配的是短裤,脚上也换成英式半筒皮鞋,高级军官则领到了呢制军服和马靴,此外还配发了带有伪装网的MK-2 型钢盔。如此一来,驻印军不但保持服装统一,还有两套可以随时替换,不像是国内的抗日部队,正规军每年也最多发1套军服,穿烂了连个替换的都没有。
在吃饭方面,主副食也由英军供给,不仅有粮食、蔬菜、食油等必需品,还有肉类、茶叶等。校级以上军官还每天能够领到牛奶、面包、水果、糖果等奢侈品,如果适应西式生活的话,还可以领取雪茄、咖啡。尉级军官以下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炊事班从英军供应站领回什么就吃什么,虽然数量不限,但花样不多,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是白米饭加腌牛肉,有时连续几个月是洋葱、土豆配罐头,好在三餐管饱、营养丰富,比国内连主食都无法充分保障的部队相比,已经算天壤之别了。
▲会师后,中国驻印军官兵向友军显摆
不过,好一点儿的是,驻印军官兵们除了国内照常发放的军饷外,还能够从美军联络官那里领取津贴,发放的还是印度卢比。以士官为例,每月津贴14-16卢比,比国内的军饷还高,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全班战士大鱼大肉吃一顿,花不了1个卢比;50加仑一桶的印度木瓜酒,只要1.5个卢比。因此,驻印军的官兵们往往会凑在一起聚餐,到镇上的华侨饭馆去享受家乡风味的饭菜;还有些军官干脆每人每月拿出几个卢比,凑在一起,由伙房定期额外加菜。
▲侵略中国的日军1
▲侵略中国的日军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