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个消失的家务活会是哪个呢?

应该是做饭。

对比一下以前的家庭生活,可以发现,不少的家务活已经消失或大大简化。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所相关的家务活中的“衣”为例,以前几乎没有人买成衣,即便是成年人,也多是自己买衣料去裁缝店定做服装,而所有家庭中,孩子的全身上下、一年四季的穿着,无一例外地出自妈妈或者姥姥外婆、奶奶的一针一线。学校中,同学之间从来没有互相攀比,没有谁嫌弃谁的衣服不好看什么的,如果有,也只是在冻得手脚僵硬的冬天时,看着个别同学比较厚实、蓬松的棉衣暗自羡慕而已。

现在,估计除乡下可能还有自家织布制衣外,城市中生活的不会再有人还自己做衣服了吧?除非是作为个人爱好或个人对服装存在特殊需求的情况。

“住”就无需细说,至少是几十年前,建造住房就已经不是每家每户的个体行为了。

“行”的改变说不上简化,因为路程并没有变化,只是“行”方式的改变,随着而来的是行的快捷和行的范围的扩大,而且严格来说,“行”似乎又不完全是家务活。

似乎有一个规律:所谓家务活,当然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务活,所有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越是复杂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活动,也是最先被人类进行改造的活动,仍就以“衣、食、住、行”,来看,相较而言,“住”的完成难度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住房建设也较早的脱离了手工时代。“行”的改变不是由于“行”有什么难度,而是速度、效率和生命成本的问题,所以

代步工具的出现就要更早一些,之所以没有“住”的手工替代方式出现的更早的原因是“住”和“行”涉及的对象不同,住宅可以一家一户的建造,,对所涉及的原材料的要求很宽泛,可以钢筋水泥、可以砖瓦石块、也可以木材毛竹、茅草泥巴。而“行”的步行替代工具的制造则需要大量的零部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流水线,只有社会进步在整体层面上达到较高水平才有可能实现。

有人会说,像马车、轿子之类的出行工具完全可以订制式的制作啊?

没错,可是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似乎这类交通工具并没有大规模普及而成为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何故?因为,除了购置马车、轿子之外,还需额外添置骡马驴之类大大牲畜或雇佣轿夫,这个成本恐怕不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所以这也是“黄包车”早年成为大城市中交通工具的标配的原因,是的0,5版的“共享单车”。

“食”,相对于前面几项,是最简单、最容易完成的家务活,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是大多数家庭较主要的一项家务活。

但是,它的改变将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享受生活的“质”与“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质”当然就是吃得好、吃得精、吃遍天下美食,这是家庭厨房很难解决的供求矛盾。“量”则是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追求将有限的时间用于自己认为的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摆脱柴米油盐是大势所趋。

因此,食品加工企业今后发展的赢利点可能并不是预制菜,而是城市中央厨房,现烹现制、随制随送的模式可能的经济效益最好。

而之所以现在大家一方面抱怨烧火做饭麻烦累人,一方面还在坚守灶台,主要的原因大概包括:食材的安全性、食物的可口性以及较经济性吧。如果有企业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下一个万亿规模一定会是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