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庆余年2》热播,也再次带动了诗词文化。《诗经》中的诗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猫腻的《庆余年》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诗经女孩就带你通过《诗经》来瞧瞧《庆余年》中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诗,《诗经》是咱们的老祖宗。在那个年代,人们说话、吃饭都是用诗经里的诗。《诗经》里所传承的诗文化,例如结交朋友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走向仕途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宴请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及追求女孩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等,这些在《庆余年》里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诗用来结交朋友的

诗经中,结交朋友的诗很多,来自《诗经•小雅•伐木》里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深刻的表达了交友的意思:小鸟为什么要鸣叫呢?是为了求到自己的知己知音。那么人为什么要写诗呢?当然也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啦。

在《庆余年》里,范闲初入京城,想要立足,虽然写了地下文学《石头记》,但是依然上不得台面。范闲要证明自己,结交朋友,必须参加京城里最热闹的社交场合——那就是靖王府的诗会。

多少寒家诗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只为求个晋身的阶梯。范闲需要吗?当然需要。我们的范大诗人在京城一战成名,便是在世子李弘成举办的诗会上,吟诵了号称七律第一的杜甫的《登高》,得了一个“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名号。这让范闲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同龄人二皇子、李弘成,甚至也包括宫里宫外的长辈,例如闲散的靖王爷、老太后,以及他的亲生父亲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闲以一首诗成名,庆国历来在马上打江山,在文化方面比较薄弱,范闲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所以当北齐使者来访,尤其是北齐大家庄墨韩出场时,庆国众多文臣当中居然无人能敌,所以,这时候,范闲站了出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北齐使臣来庆国的宫廷宴会上,范闲以醉酒姿态吟诵了三百篇名诗名作,一朝成名天下知,范闲从此不作诗。

这次宴会奠定了范闲诗仙的地位,从此范闲也多了一位忘年交朋友庄墨韩,庄墨韩在临终之际,赠了范闲一车书。这一车书直接让范闲当上了五品太学院奉正,从而成为了三皇子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诗是用来追女孩的

诗三百,所传承的爱情文化就是简单直白,哀而不伤。追个女孩子,可以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也可以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当然更可以用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概括一切。

范闲成名后,说了不作诗,但是为了追女孩还是破了戒,毫无例外必须用诗拿下了北齐圣女海棠朵朵,以及北齐陛下战豆豆。

范闲有了鸡腿女孩后,后来机缘巧合,又遇到了北齐的圣女海棠朵朵,俩人邂逅之初,范闲使坏招,让海棠中了春药,痛苦不堪,海棠本来是要杀他的。范闲大诗人也没闲着,在海棠杀意渐浓的时候,轻轻的用李清照的诗征服了对方: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小树林里范闲轻轻吟着诗,嗓音温柔。

他知道,对于圣女来说,一般人不敢开玩笑,他偏不。他说,“见松思冬,见菊思秋,见海棠思……”这真是赤裸裸的语言攻击啦。后来俩人成为了真正的红颜知己后,“绿肥红瘦”也传遍了大庆国的整个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对于北齐女王战豆豆,范闲俘获女人心的首先是曹雪芹先生的《石头记》,以及斗酒百篇的《半闲斋诗集》,当然最终战豆豆爱上范闲,是因为朝堂上那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战豆豆作为北齐皇帝,娶了司理理,用来遮掩自己的身份。战豆豆又爱上了范闲,从而生出了一个小公主来。

作为第一男主角的范闲,凭借一介诗名,当然赢得了天下女子的青睐。除了郡主林婉儿,妹妹若若,好多个丫鬟,还有靖王爷的亲闺女柔嘉郡主,婉儿的闺蜜叶灵儿,宫中二皇子的生母淑贵妃,北齐女王战豆豆,北齐圣女海棠朵朵,风月场花魁司理理、抱月楼掌柜桑文……

所以你看,诗歌最大的文化传承,是用来恋爱泡妞的。没有两情相悦,哪来那么多子孙满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诗是用来治国齐家平天下的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为《诗经》奠定了文化基调。诗经里面的诗,当然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当然,《庆余年》里小范公子作诗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那么简单,也都是用来为政治服务的。诗经女孩认为,范闲作诗,有以下三方面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诗可以谋取功名

诗经中,来自《王风 黍离》的这首“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来描述范闲,正好合适。因为什么?古代举人中举,都需要经过“高考”的。古人写诗都是为了考取功名,范闲写诗为了什么?为了出一口气。

宴会上当代文学大家庄墨韩反驳他,他不服气,斗酒作诗百篇。他没想到,为了出口气写的诗,竟然让自己在太常寺八品协律郎的官位上没做多久,直接坐上火箭,被封为太学五品奉正,担任会试的居中郎。可以不用经过科举考试,还可以当高考的监考工作,岂不乐哉?

后来,也因为诗名,皇帝封了他正四品太学司业和太常寺少卿两个官职。虽然都是虚职,但要知道,太学司业可以入宫为皇子讲学,相当于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一职。

可以说,一代诗仙范闲,凭借着自己的诗名,为自己打下了半壁江山。虽然最终范闲真的是不靠功名活着,但是诗名,毕竟比阴谋诡计,血腥残杀更文明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诗可以笼络人心

我们管志同道合的人有一个俗称,叫作狐朋狗友。志趣相投的人,政治趣味可能也会一致。诗经《秦风》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说的意思,既然我们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了,就不要说没有衣服穿了。

范闲因为诗,收获了不少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为他以后的复仇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四位门生

范闲斗酒诗百篇后,被封为太学五品奉正,担任会试的居中郎。除了揭春闱弊案,范闲还凭借一代诗名,收获了四位自己的门生:杨万里、候季常、史阐立、成佳林。这四位门生像钉子一样安插在全国各地,成为了自己的党羽。而且四位门生对于自己的老师,忠贞不二。

(2) 太子太傅,文渊阁舒大学士

庆国的文官之首,文渊阁大学士舒芜,本来是游学于北齐,是庄墨韩的学生。范闲斗酒诗百篇后,他被深深的折服了。虽未直接拜于范闲门下,却是在各种场合上,为范闲说了不少好话。就连他门下在内阁行走的胡大学士,也成为了他这一派系。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两位直接举荐范闲入内阁,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3) 庆国皇帝

作为皇帝的私生子,皇帝是很欣赏范闲的,武功方面是九品高手,文采方面是天下第一。咱们皇帝陛下不是傻子,除了给予范闲左手内库,右手监察院之外,其余高官厚禄统统都给,为的就是利用好范闲这颗棋子,为他服务。然而皇帝最后也没有想到,他养的这颗棋子,竟然玩起了无间道,最后范闲刺杀皇帝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诗用来文化传输

《诗经·小雅·北山》里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意思呢?在范闲的理解范围内,家和国的概念可以有很大,国不仅仅局限于庆国,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他母亲叶轻眉,政治抱负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而作为最有力的文化输出工具,就是范闲的诗歌了。

范闲一开始写的地下文学《石头记》,通过澹泊书局文化传输到北齐境内,北齐女皇战豆豆成了他的粉丝。后来范闲《半闲斋诗集》一经刊印,也迅速传到了北齐。北齐大家庄墨韩自经过诗会战败以后,完完全全变成了范闲的学生,每天闷头进行《半闲斋诗集》的注解编纂工作,直到临死之前,他对范闲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下半句不通不通!”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这又是什么典故?” “替天下读书人谢谢你!”

你看,人是有国家之分的,但是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庆余年》里的文化传输已经由庆国通向国外,靠着一介诗名,范闲就可以征服大半个世界了,岂不美哉?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庆余年》电视剧的大火,除了猫腻特别细腻的文字功底外,除了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之外,除了堪比《琅琊榜》的惊天阴谋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的东西,例如里面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诗经》,有关《庆余年》,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诗经女孩,我们一起交流。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