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浙江金华的网店老板姚先生查看退货订单后发现,400多件穿过的裙子被集体退货,因为完全无法再次销售,直接损失近8000元。此前,“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的话题也冲上热搜。

从商家反映来看,用完即退的案例屡见不鲜:“六一”后有家长把节日活动所需穿着的童鞋退货;有幼儿园老师网购儿童节演出服,在演出结束后退货;高考后旗袍迎退货潮……甚至还有博主出“薅运费险羊毛”攻略,教人利用运费险和快递费之间的差价赚补贴,令商家们防不胜防。

近年来,各平台为了提升消费体验,相继将“仅退款”作为网购“标配”。也有人利用“仅退款”钻规则漏洞,薅商家羊毛。近日,就有人网购11元衣服后因对货物不满意提出“仅退款”,随后平台基于大数据作出了仅退款的处理。委屈的店家将买家起诉至法院,最后买家被判赔800元。虽然是个案,但是也提醒更多人,随意“仅退款”涉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可能构成侵占罪。对于买家和卖家来说,诚信交易一旦变了味,维权成本高昂。

“七天无理由退货”“仅退款”等政策的推出,初衷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但如果被个别人利用恶意薅羊毛,导致商家利益受损,成本最终还是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大部分人都是遵守诚信交易的原则,同时也希望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物品,所以各种比价“神器”才大行其道,让价格更有优势的卖家能吸引更多流量。易退款的规则会促进消费者更容易下单和退单,对于商家而言,这部分成本要么自己承担,要么降低质量,要么提高价格。无论商家选择哪种方式,都是以劣币驱逐良币,陷入恶性循环。

从目前看,有权制定游戏规则的平台仍是得利者,频繁的退货行为也促进了快递业和保险业的收益上涨。但如果消费主体的利益不断受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只有齐心改善消费体验,才能打造共赢局面。平台当务之急要根据消费行为的变化,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规则,保障消费者和商家权益,降低双方维权成本。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别让网购平台置身事外,反将责任和成本转嫁给商家和消费者。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荼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