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立志出乡关,若不报国誓不还”。
提到这两句诗歌,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现它们很像毛主席年轻时所作的那首七绝《呈父亲》中的前两句,然而这两句诗却并非出自于主席之手,而是另外一名著名的革命家所写。而至于为何这两句诗会和主席的作品如此相像,这是因为两人都是通过改写了同一首前人诗歌以来言志。
1923年,一个热血青年正准备到广州投身报国,离家之前他便在家里的墙壁上写下了这两句诗。后来他果然如愿以偿,成为了新中国的中流砥柱,他的名字叫作周士第。
周士第是琼海人,出生于1900年,少年时期他同时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以及新式的小学教育,后以出色成绩考入了琼崖中学,并成为了学校内宣扬进步新文化的学生骨干。20岁那一年,饱读诗书的他回到家乡的小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然而,此时广州如火如荼的革命氛围却吸引着他离开讲台,投身于时代旋涡当中。1922年,两年的教育生涯戛然而止,怀着精忠报国的远大理想,周士第去到了彼时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
到达广州后,他很快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早期共产党人,渐渐倾心于马克思主义。同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一期,不久后正式入党。1925年11月,他去往叶挺独立团担任营长,后升任为团部参谋长,率部参加北伐,屡立奇功,开始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投身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转战多地从事革命运动,一度曾以上海义勇军队长的身份率队投身淞沪抗战。
1933年,周士第去往中央苏区,被调到红军大学任教,此后他随红军抵达陕北,出任红二军参谋长。抗战爆发后,作为120师的参谋长,他率领所部在晋西北与敌人作战,领导创建了西北根据地。此后,他又去往冀中指挥了一系列战役,并参加了百团大战,那几年,他一直奋斗在抗战前线,为我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开始后,周士第在晋北野战军内肩挑了司令和政委两个重任,指挥所部参加了晋北战役。1948年,他调任华野担任了1兵团的副司令员,同时又一次兼任了政委,由此不难发现,他是我军中典型的文武双全式的将领。
到了1949年,他再次以司令兼政委的身份率领着18兵团参与到大西北的解放中,指挥过秦岭、扶郿等战役。此后,他兵锋南指,进军西南,又解放了四川的多座城市。
四川解放后,周士第担任了成都市的第一任市长,负责战后的城市接管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做了大量卓尔有效的工作。上世纪50年代,在西南地区完成剿匪的任务后,他被调回中央,出任防空军司令员一职,后指挥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防空作战任务。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出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9年底,周士第因病暂离了岗位,此后一直以休养身体为主,但仍旧为军队的发展建设献言献策。上世纪70年代末,老将军出任了总参部顾问,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位杰出的将领并没有能够在晚年发挥自己更多的余热,出任顾问后的次年,也就是1979年,他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周将军一生艰苦朴素,为人低调不张扬,他的后人们也都谨承着他的家风,在生活中格外低调。值得一提的是,周将军的长子名叫周坚,其妻是开国上将萧华的女儿。而周将军的女儿周博雅则嫁给了一位开国少将,他就是曾担任总参三部政委的彭富九将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