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一个头部带货主播,带货界的顶流李佳琦直播间因为价格纠纷对一位女粉丝进行嘲讽式的回怼。

“哪里贵了,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好吧”

“这些年的工资涨没涨”

“有没有认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几句话,在现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直接就引爆了社会舆论,大家纷纷炸开了锅。

间接的将老板和打工人两个阶层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哪怕他事后道歉,但是问题已经不在他本身了,群众们们也纷纷不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的是,东方甄选的《董宇辉小作文》事件,高层那让人看不懂的极端激动式的公关,最后也以一种极其不体面的方式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近乎普及到了家家户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方便快捷,信息的交互已经远远快过信件时代和短信时代,这是沟通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沟通最坏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快节奏的信息获取和沟通使得原本我们潜移默化的问题变得愈发尖锐,也愈发的碍眼。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愈发的反感和抵触专家和精英呢?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热搜榜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让年轻人纷纷戏谑的嘲讽官微,官微发表了一篇批判孔乙己长衫的文章火了起来,那句“年轻人不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更加黑色幽默的是,不久后某官微又点名年轻人不上进不上课只上香,洋洋洒洒站在高位批判年轻人。“分不清虚幻与现实,越走越偏”;强调了“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就连曾被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白岩松,也屡遭塌方,作为一个著名的主持人,他曾经以一针见血且平易近人的观点,直至问题的关键,戳破问题的要害,触及灵魂令人深思,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2021年的4月,白岩松与大学生的现场对话,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作为一个记者出身的主持人,他应该也本该具备起码的共情能力的,他的本意可能是想鼓舞年轻人努力奋斗,一时的困境,磨难都是正常的。但他的沟通方式确实存在巨大的问题,显得他偷换概念,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显得虚伪。

白岩松将自己的儿子送去英国留学好多年了,出国的钱可都是白岩松给的,绝对是不劳而获,轻松躺平中的典型。而对着观众却还是一副教育的口吻,说出年轻人就应该应该努力奋斗,自己买房。

白岩松那一代人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蛋糕未分,所以不用内卷。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收获,他们大学毕业会进入包分配的单位,而那时单位里面出现了年龄断层;而这就意味着他们这代人能够相对轻松的在工作几年后就可以得到升迁。而当代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呢?社会上80%的资源几十年前就已经分配完成了,想要实现阶层的跃迁就得死熬加上运气。

艰苦奋斗当然是好的,毋庸置疑的;可是时代的红利消失了,内卷化加剧了。奋斗的收益也早就大大降低了,精英阶层以及评论家们齐刷刷的全都将枪口对上了年轻人,然后习惯性的站在高位地教育的口吻对待年轻人,不和年轻人站在一个立场上,忘记了和普通人站在一起,屡屡踢到铁板也就理所应当了。

但多方矛盾的根源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是说教!中国传统社会存在一个很大的沟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沟通壁垒,从上到下爹味太重。不管是富人对于穷人,名人对于凡人,父母与对于儿女,网络对于个人等等。我是优势方,是舆论高地,那你就得听我的!

不能给予对方平等的尊重和尊严,缺乏共情。其实所谓的教导为你好不过是在对比中获取优越感,顺便找一个情绪垃圾桶罢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迷信专家精英,恰恰是之前太过于迷信专家精英。却在深入了解后发现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阶层的矛盾。毕竟站在高位的那些人的一餐饭钱甚至可以比过普通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和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世界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而这些信息差恰恰是沟通对抗极端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