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49岁老秀才胡传,一眼相中17岁的冯顺弟,想娶来当填房。

冯母气得破口大骂:“你都快50了,糟老头子一个,还想娶我女儿,没门!”谁料,冯顺弟却说:“男人49岁也不算太老。”
1890年,49岁的老秀才胡传,带着礼物上冯家提亲,“我想娶你们家女儿当继室。”
冯老头看着屋里堆满的礼物,可耻地心动了,心里是一百个满意。
可老伴却气得血压直往上飙,还破口大骂:“你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年纪?我闺女才17,你都50了,还想娶我闺女回去当后妈,我告诉你,没门!”
冯老头看老伴战斗力这么强,吓得一时不敢说话,蔫了吧唧在一旁抽闷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胡传好说歹说,冯老太死活不答应,胡传没辙只好打道回府,可他不死心,改天又请了个媒婆去冯家说媒。
那媒婆确实能耐,不仅把胡传夸得天花乱坠,还明里暗里提醒冯家,冯顺弟已经是17岁的“大龄剩女”,这个年龄不好找婆家,蕞后冯家父母把决定权交给了女儿。
冯顺弟心想:胡传是读书人,嫁给他以后生了儿子就能跟着他读书了,这样对孩子好,再说爹娘一直想盖间大瓦房,因为太穷盖不起,胡传聘礼给的足,嫁了他就能让爹娘住上新房子了。
她低着头,羞红着脸对爹娘说:“女儿愿意嫁,男人49也不算老。”
就这样,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49岁的胡传,婚后胡传对冯顺弟很好,没多久冯顺弟生下了儿子胡适,家里更添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不长。
1895年,胡传不幸病逝,那一刻冯顺弟觉得天塌了,但儿子才3岁,她不能倒下,只能打起精神,努力支撑起这个家,那年她也不过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年轻的寡母,带着3岁的儿子,还要面对丈夫前妻留下的6个继子女,家道又早已中落,日子有多难熬可想而知。
当时家里并不安生,胡适的几个嫂子看冯顺弟老实巴交,就明里暗里地欺负,动不动摆脸色更是家常便饭。
胡适的大哥吃喝赌抽,样样精通,欠了一堆的债,还时不时地偷家里的东西卖钱。
可冯顺弟从不跟继子女争执,总是默默承受一切,辛苦操持这个家。
有时气得狠了,她就跑到房里大哭一场,胡适要找哥哥嫂子理论,冯顺弟却劝儿子:“罢了,他们说几句难听话又不会怎样,一旦撕破脸,我们孤儿寡母以后日子还怎么过?”
可冯顺弟也不是永远好脾气,一旦有人触碰到底线,她也绝 不会逆来顺受。
有一次,胡适的五叔看冯顺弟不顺眼,散布谣言诋毁她,说她“家里一有事就找那谁谁帮忙,也不知跟他啥关系,给了他啥好处?”
此话传到冯顺弟耳中,她又气又急,“他凭什么污蔑我?我是清白的!”
之后冯顺弟果断开了祠堂,请来家中族老,和五叔当面对质,直到五叔当着众人的面跟她道歉认错,这事才算翻篇。
从此,大家才算打心底里认可了这位当家主母。
冯顺弟的一言一行,小小的胡适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但冯顺弟对胡适蕞大的影响还是读书方面。
冯顺弟一直以来都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再苦再难不能断了胡适的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传刚去世的时候,继子们不让胡适继续读书,还抢走了原本分给冯顺弟的遗产。
欺负自己倒也罢了,但儿子就是自己的命根子,不让儿子读书,他的一生就毁了,为此冯顺弟每天就去哀求几个继子,直到他们松口为止。
后来,胡适再次进了学堂,冯顺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叮嘱胡适:“儿啊,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胡适知道母亲不容易,为了供自己读书,首饰都变卖得差不多了,因此读书很努力,从不贪玩。
当时,学堂先生们教书很随意,只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背诵,从不讲明含义。
可冯顺弟却明白“读书要求甚解”的道理,为此,别人一年学费交2块银元,她交6块,后来还越交越多增加到12元,只为让先生对胡适多加关注,讲明白书中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
不得不说,冯顺弟很有先见之明,她的这一举动为胡适后来成为国学大 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胡适也确实争气,考试总是头一名,妥妥的学霸,后来一路高歌猛进,赴美留学,回国后还担任了北京大学教 授。
胡适一人拿下35个博士学位,学贯东西,可他为人却谦逊,脾气随和。
有人问他:“你学问这么好,难得脾气也好,怎么做到的?”
胡适哈哈大笑,说:“这都是母亲的功劳,如果我能学到一点点待人和气、宽容体谅,我都要感谢母亲教得好,没有母亲,就没有我…”
回看冯顺弟的一生,在家为父母,出嫁为丈夫,夫死为儿子,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人,冯顺弟一直是以身作则,对胡适严格要求。
虽然她没上过一天学,可家乡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耕读”的读书传统却根植于内心,她鼓励儿子读书,也竭尽全力给了儿子蕞好的教育,还传给了儿子好的家风,更是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代国学大 师。
如此成就,终究离不开冯顺弟对儿子的悉心教导,而胡适也正是母亲冯顺弟蕞好的名片。
一个好母亲,真的可以影响3代人。
让我们为冯顺弟这位伟大的母亲点赞吧!
参考书籍:《胡适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