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人普遍对政治漠不关心。

这当然是不对的,准确地说,人们只是自觉地与国内政治保持距离,但这份热情从未消失,反而因为较低的参与度被激发得更加强烈,而抒发这份热情的通道自然就是国际政治了。

因此你会发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只要一谈到国际政治就容易两眼放光,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背景,都能侃上几句,有的甚至像装了连珠炮般,长篇大论,滔滔不绝。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正是这份热情将此类话题的流量与讨论度推上了各大媒体、社交平台的头部,同时也催生了无数网络键政家。

而他们的文章、视频则成了很多中国人为数不多了解世界的窗口。

如果只是将这些键政家所写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过一下嘴瘾,倒也不失为一种消遣,但要是当了真,那可就和跟着民科学习进化论一样荒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论国际政治时,想要保证内容的可靠性,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了解自己所谈论的国家,总不能像司马南一样,对英国政治侃侃而谈,却以为英国首相是选出来的吧。

从这点上,保守地说,绝大多数国内键政家都做不到。

我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一个非常自然的逻辑。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法脱离社会本身而存在,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国家以及其政治逻辑,就得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

以中国为例。一个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社会,首先得会中文吧,要能流畅阅读并理解文字与视频的内容吧,不然从哪去弄一手资料呢?

虽然有翻译软件,但那只能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内容稍微复杂专业一点就很容易导致语义不准确。

其次,得了解中国历史吧,得看中国学者写的著作吧,不理清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怎么可能看懂当今的中国社会呢?

看国外的著作肯定是差点意思的,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等,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其存在材料解读不准确、文化语境缺失的问题,只能当做补充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要看中文的史学著作,仅仅是会中文可不行,得精通。

再者,得了解中国文化吧,比如民俗、艺术、思想、哲学等,得知道它们是怎么沿袭以及塑造中国社会的吧。

最后,得有在中国社会长期生活的经验吧,比如教育、住房、医疗等,不从微观上融入进去,怎么可能感受到中国的社会问题呢?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官僚体系、经济制度、人口政策、民族关系等等。

只有了解了以上内容,才能称之为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从中理解这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原因与目的。

我们经常嘲笑一些所谓的汉学家根本不懂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些必要的知识与经验,以至于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反过来,国内的键政家对国外的了解一样非常局限,光是语言这一关就能淘汰掉大部分,更别说其他了。

如今的世界是复杂且多元的,学科的细分已经越来越甚,当一个人表现得天南地北、无所不知,一会儿大谈巴以局势,一会分析美国大选,一会儿又讨论种族问题时,那你就得认真鉴别他所提供的信息真假了。

而想要了解外部世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学好英语,通过一手资料来完善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