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吴哥时代有一属地名为“雉棍”,学者许肇琳认为这可能是后来的西贡,原因是“雉棍”与越南人称“柴棍”、华侨称“宅棍”的读音相近(参见[5]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属郡》)。高棉人称为普利安哥(Prey Nokor),意含为王国的森林,指柬埔寨副王的居住地(位于现今的堤岸地区)。至今柬埔寨与居住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少数高棉人,仍使用此名。[6]

传统越南

在普利安哥被北方来的越族难民统治后,此地被称为西贡(Sài Gòn)。传说西贡是源自某位越南人的名字,但仍有争议。

在法国殖民之前,官方名称为嘉定(Gia Đình)。1862年法国人决定舍弃嘉定,改采广为人知的西贡。

就拼字来说,越南人习惯将西贡分成两个字母写(Sài Gòn),但有些人仍因习惯连写或西化等理由写成SàiGòn或Sàigòn。

胡志明市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

较常的说法是,Sài是越文汉字的柴、Gòn是喃字的棍。越南语Sài Gòn的衍生意义则是棉花。棉花的起源是因为从前高棉人在普利安哥栽种一大区的棉花,仍可在寺庙附近见到;另一种说法是以前西贡地区有高大的丛林,树枝(Sài)和树干(Gòn)连著说便是Sài Gòn。

总而言之,不管是在中国或是在越南的华人,都不会照意义说柴棍而取音读作西贡。但是,喃字越南语使用者称之为“城铺胡志明(柴棍)”。

高棉语

有理论指出,Saigon是从Sai Con衍生而来,而Sai Con翻译成高棉语的意含是吉贝木棉森林(forest of kapok trees)。

西贡

旧称西贡市(越:Sài Gòn/赛贡),“西贡”一名,大约在明初才出现。从明成祖永乐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大明帝国曾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在这七次下西洋后,不少东西亚、中东沿海、东非等国家也向明国进行朝贡或贸易。而在当时,西贡便是西来朝贡船只停泊的一个港口。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西贡”,有“西方来贡”的意思。[7]

现今名称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国(南越)被北越政府推翻后,越共为纪念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将西贡改为胡志明市(越南语为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城庯胡志明),简称TPHCM;英语翻成Ho Chi Minh City,简称HCMC;法文翻成Ho Chi Minh-Ville,简称HCMV),但西贡仍时常出现在公司名称、书的标题和语言研究中。

播报

历史沿革

胡志明市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起初只是个称“普利安哥”的小渔村,周围都是沼泽。高棉人在此居住多个世纪,此地逐渐发展成真腊的港口贸易重镇。因水网密布,这一带被称为“水真腊”。

胡志明市卫星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23年Chey Chettha国王准许越族难民进入普利安哥,躲避越南南北朝时期北郑朝、南阮朝的内战,同时增建房屋供难民居住。但衰弱的柬埔寨王国无法抵挡逐渐增多的难民潮,渐渐地普利安哥变成越南的一部分;亦开始被称为西贡。[8]

1698年阮朝领导者送一位越南贵族来此统治,正式纳入越南的版图。这位贵族常因发展西贡的功劳被赞赏。

1859年法军入侵,殖民时期法国人在西贡留下一些著名的建筑物。

1954年北越军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援助下取得奠边府之役大胜之后,宣告独立。法国政府将政权移交给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帝,西贡定为南越首都。越南共和国成立后仍将此地作为首都。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两越统一。西贡纳入北越的军队保护之下,在美国此事件被称为西贡陷落,在越南被称为西贡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志明市(2张)

1976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战胜的北越为纪念其政权建立者胡志明,将此地更名为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西贡—嘉定市,1976年正式改称现名。胡志明市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东北侧、西贡河右岸,东南距海口80公里,涨潮时两万吨级轮船可直驶市内。

战争结束后,南北越于1976年7月2日完全统一,河内正式成为了这个统一的国家的首都。[9]

根据越南国会1976年7月2日的决定,胡志明市包括解放前的西贡市、嘉定省以及平阳、厚义两省的一部分。市区有12个郡,郊区有6个县。

2006年,胡志明市城区设12个郡,郊区辖6个县。

2014年,胡志明市城区设19个郡、5个县。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29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