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近一年的博弈后,欧盟委员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最终还是以谈判破裂画上句号。据环球网援引外媒发布的消息,就在本月20号,欧委会对外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其中比亚迪的税率拟定为17%、吉利的税率拟定为19.3%、上汽集团拟定为36.3%、其他合资公司为21.3%、其他非合作公司为36.3%。

至于有美国血统,但是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虽然被视为“中国出口商”,但关税税率是单独计算,目前暂定为9%,同时欧委会还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根据欧委会的程序,涉事方可以向欧委会的服务部门请求听证,并且在10天之内提供意见。欧委会将在“考虑意见”之后向成员国提交最终决定,成员国依照规则进行投票,该投票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这意味着,欧委会在8月20号作出了终裁之后,必须在11月4号之前作出最终裁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了中欧商界,这意味着中欧两大巨头很有可能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一场“硬碰硬”。对此,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在20号做出了公开回应,明确指出欧方在调查期间预设结论、违背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中企区别对待、扭曲调查结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发言人强调,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探讨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谈判,还有最后一个窗口期。而欧盟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对我国车企发难,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欧盟汽车市场份额,同样也夹杂了外部因素,那就是美国。根据程序,欧委会必须在11月4号之前作出最终裁定,而美国总统选举则是在11月5号得出结果。换言之,欧盟会将美国大选结果纳入最终裁定的考量范围,权衡哈里斯或者特朗普上台之后,美中欧经贸关系该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将希望都寄托在外部因素上,既不切实际又存在着很大风险,因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首先,被欧委会征收高额反补贴关税,的确会削弱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实际情况也反映在了近期中欧贸易上,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对欧盟的纯电动汽车出口为27180辆,同比下降超30%。

但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今天的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廉”只是众多优势之一,中国车企还是可以凭借着整体表现参与竞争。其次,在受到对方的不公正对待之后,中国也有必要“礼尚往来”。就在今年6月中旬,我国对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猪肉及副产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而俄罗斯方面也瞄准了这块“肥肉”,援引俄国家养猪企业联盟负责人科瓦廖夫的话称,俄罗斯的目标是在未来3至4年内占据中国猪肉进口市场的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欧盟猪肉业界的焦虑,因为这里牵涉了数十亿美元的生意。倘若欧委会一意孤行,中国大可以将这部分进口份额转让给俄罗斯或者巴西等国家。总而言之,欧盟想用一纸命令就打击中国汽车制造业,不仅是低估了中国,同时也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