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距今已经过去了79年,这场起至九一八事变,终于密苏里舰投降仪式的战争打了足足14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导致3500多万中国军民遭受伤亡。

战争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让中国人民的团结,抵抗意志空前高涨,国家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中国也因为这场战争实打实地获得了合国公认的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而对于侵华战争中的日军,自然也给中国军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方面,大众认知中的日军残暴不仁,犯下了累累罪行。一方面,许多人也认为日本当时的确在军力,国力上超过了中国,也正是因为中日两国军力,国力上的悬殊差距,很多人至今认为,中国在抗战期间之所以打的惨,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日本当时真的很强吗?中国之所以付出代价太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日本强不强?

二战时期的日本是否强大,要看日本和谁比,比的是什么。

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日本本土的人口约为7800万,如果加上其统治下的朝鲜半岛,以及被割让的台湾等地,则人口超过一亿。而在整个二战之中,日本动员的兵力高达1000万人,仅1945年被盟军遣返回国者就有740万,可见当时日本的战争机器效率很高。

而当时各参战国中,控制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仅有美,苏,德,英,法,中加上日本这7个国家而已。且同时期除了苏联,其它国家的动员率都没有日本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战前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与军事装备相关的重工业基础非常好。仅1937年,日本的钢产量就达到了580万吨,1943年巅峰时的产量更是有765万吨。而同时期,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民营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纺织等轻工业领域,中国1937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多吨,所需的各种工业品需要从海外进口。

再看军队的武器装备。1937年时,日本在空中有2700多架飞机可以出动,直到1945年一共生产了6万多架飞机,且一些如“零”式战机还能在战争前期压制美军。而中国战前只有600多架飞机,战争期间无法生产,只能靠盟国援助。

在地面上,日本常年在中国维持着一支人数在72万至105万人的中国派遣军,和一支80万人的关东军。同时期的中国拥有400多万人地面部队,人数虽然比日军更多,但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有更强火力的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海上,这种差距显然更大,日本在二战时显然有比肩,甚至超过英国的海军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海军。总之,在硬性的军事实力上,日本的确比中国强很多。

而在地缘格局上,日本当时控制了朝鲜半岛,台湾,太平洋战争后又一度控制远至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东南亚的大片土地,对中国形成了海上全封锁的态势,逼得盟军要给中国输血也只能远绕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也不如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站在全球视角下来看,日本又并没有那么强,甚至在许多领域中国是优势更大。

比如,在地缘上,日本尽管对中国形成了海上封锁,并占领了东部和中部大片土地。但日本本身也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美,英,苏的包围。

日本的工业实力比中国强,但和美,苏相比,则差距巨大。日本陆军使用的武器,虽然比中国先进,但比起欧洲是英,德,苏,以及亚太的美军,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战争后期已经普及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西方军队,要比依靠栓动步枪,连机枪都用的少的日军火力更强。更别说盟军还有大量比日军更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和后勤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于,中国还在兵力数量,国土纵深方面对日本有着巨大的优势。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一阶梯交界地带的险要地势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也成为了日本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让日军无法快速灭亡中国。

且,通过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受训装备西方武器后的一系列实战效果可以表明,只要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达到与日本差不多的水平,日军便很难打得过中国军队。从这些角度上来看,日本又不是那么强。

那么,中国在战场上屡次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2,最大的问题在于自身

中国遭受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第一,抗战时中国军队的文化素质和训练水平普遍低于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非常重视国民教育,早在1868年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就普及了小学教育。1872年又进一步建立了普及至中学的全民教育。高等教育也跻身全球前列。而专业的军事教育,也属于亚洲第一,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方大量外国人前去学习。

相比之下,彼时的中国,文化教育严重落后,文盲率高达80%以上,士兵和军官文化水平非常有限。

可别小看了文化教育对军队的作用,事实上,正是因为教育水平,尤其是数学水平不高,中国军队的训练水平没办法得到提升,许多技术性兵种,如炮兵,工兵,通讯兵,飞行员等既缺乏人才储备,上战场执行命令的效率也远不如日军。日军总是能因此凭借更高的兵员素质,以少量兵力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打出大缺口。中国的很多土地就是这么丢的。

第二,抗战时,尤其是抗战前中期中国各路抗日势力内部不团结,很多人还保留着军阀混战的思维,不肯在抗战中出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山西军阀阎锡山在晋省盘踞多年,他自然是不希望日本人打进山西的。因此,抗战前期,阎锡山与八路军合作非常紧密,在南口,忻口等一系列战事中对日本也进行了坚决抵抗。

但等到1938年2月以后,随着他在晋省地盘丢失大半,又看到共产党在山西发展壮大,阎锡山便开始消极抗日,想继续当山西王。于是,他制造了12月事变,进攻共产党武装,甚至私下接见日本媾和使者。

又比如,山东军阀韩复榘统治鲁省七年,他在抗战之初坚决抵抗,在德州,桑园等地打得很激烈。然而,在1937年10月,韩复榘与冯玉祥麾下的展玉堂部打退偷渡黄河的日军,即将有望乘胜追击时,韩复榘却命令部队停滞不前,让展玉堂的部队不能追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复榘担心自己的嫡系部队在打仗时遭受了损失,没法弥补。

后来他又在防守济南,济宁等一系列战事中消极防守,导致山东大片土地短时间内丢给了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即便是蒋介石这样的“中央军”,也总是希望能借助抗战的大手,借日军之手消灭杂牌军,将其当成了政治武器。

第三,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期间,蒋,宋,陈,孔四大家族依然没有忘记中饱私囊,他们不仅贪污公款,还将盟国送来的援助扣为私有,盟国派来的飞机,汽车也挪为私用。中国军队在前线常常面临食不果腹,物资短缺的情况,而大后方却一片莺歌燕舞,不思进取。甚至于,国民党军的兵员数量也严重缺额。

以至于1944年抗战即将结束之际,日军依然能在4月至12月期间在北起河南中牟,郑州,南至广西崇左,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击败国民党当局100万大军,拿下郑州,洛阳,长沙,衡阳,桂林,南宁等在内的146座城市,完成其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标。这就是豫湘鄂桂大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中国的贫弱面貌是影响抗战的重要原因。国家之间的战争,是调动参战国的各种战略资源进行博弈。越是到近现代,个人和小集团在国战中的作用就越没有那么明显,国家的硬实力,尤其是财力物力就显得越重要。毕竟,钱粮物资足够丰富,牌面也就更大。国与国之间的对抗,终究还是要拼财力物力。

抗战时的中国虽然地大人多,但长期以来积弱积贫,还是一个农业国。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民众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生活水平极为贫穷,中国政府的财政实力自然也远远不如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的是,中国终究是在武汉会战后把日军攻势迟滞住了,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中国抗战,对中国进行了经济,军事上的输血。而日本也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再将主要军事资源全部投入中国,而是急着和美国开打,并随着战争失利,将越来越多的战争资源消耗在太平洋战场上,这一举动无疑在客观上减轻了中国的战略压力。

参考资料:

1,2017.1.11-海外网-十四年抗战概念是什么 ,揭抗战时间及依据

2,2021.7-现代出版社-太平洋战争.七.钳形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