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叶 故事/吴锦文
“真心奉劝大家,有时候别对亲戚家的孩子太好!”
这不是要你变得冷酷无情,没人情味,而是不要过度对那些孩子好,毕竟亲戚一场,永远不会真正交心的。
我的三姑就是个过来人,十几二十年前,她对我们这一辈的孩子非常好,好到我们这一辈大概五六个孩子,都在她家好吃好喝白住过几年。
她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亲,没有打骂也没有偏心,但如今三姑60多岁了,却没几个孩子记挂她的好。
我父亲家里一共四兄妹,分别是大伯、二姑、三姑和我爸。
而在这四兄妹里,只有我三姑早年间发展最好。她读书很厉害,读了高中然后又去读了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国企单位工作,最后又嫁给县城本地的姑父,成了城里人。
在90年代初,三姑家的条件就很不错了,家里有摩托车、电视机,还有冰箱等等一些特别先进的东西。
大伯小学毕业,就回家耕田,二姑初中毕业,先是在家务农了几年,但19岁时就嫁到了隔壁村,嫁的婆家不怎么好,也是一般般的农村家庭。
我爸还好,初中毕业,在老家耕了几年田地,娶了我妈后,就搬去了镇上谋生,我妈做豆腐卖,我爸开了个修单车铺,日子相对比大伯二姑过得好点。
虽然三姑生活条件最好,比我们农村人要好很多倍,但她和姑父从没嫌弃过我们这些亲戚,反而一直出钱出力帮助我们。
就像30多年前,我爸结婚时,家里拿不出5000元的彩礼,爷奶就不太想让我爸娶我妈,甚至那时候,我妈已经怀上了,爷奶都想不要了。
而三姑得知这种情况,二话不说,提着2千元现金给了我爸,没写借条也要求我爸还,最终才顺利让我爸娶了我妈。
换句话说,要不是三姑当年那2000元,可能我爸就结不了婚,我妈也生不下我。
我们一家搬去镇上谋生时,三姑也不少资助我们。像我爸开修车铺,她就资助了一千元,而那一千元也算是我爸的大部分启动资金。
后来,逢年过节她回娘家来走亲,对我们这群孩子,都会大方地发红包,不管见没见着都会给。
自打我有记忆以来,三姑是众多亲戚里给红包给得最多的,年年没断过,红包金额也没低过,年年涨。
除了对我们家好,她对大伯、二姑家也很好,在生活上多少都有资助过。另外她对我们这辈的小孩,也付出过最多帮助和爱。
以前我们农村的初高中教学资源不咋地,为了让我们这辈孩子能学得更好,很多家庭都会努力让自家孩子去县城读初高中。
大伯家的堂哥堂姐,二姑家的两个表哥,还有最小的我,都去城里读过初中或高中。
那时候,我们虽然都在学校住宿,但周末学校是不能留宿的,全都得回家。而县城离我们家很远,有60多公里,坐班车不仅很久,而且有时候下课迟了点就会赶不上车,最后这车费也挺贵的。
因诸多不便,住在县城的三姑家,就成了我们这群孩子周末的借宿之地。
三姑和三姑父也特别愿意,我们几家人,还没说要去她那借宿,她就直接开口说了,周末可以去她家,这样不用我们来回折腾和费钱,更说家里人多热闹。
三姑家很大,是一座上下三层的商住楼,一楼是三间店铺,上面两层半是住房,有6间卧室,而他们家就只有一个女儿,家里的两老又在其他更发达的兄弟家住,偶尔过年过节才会回来相聚。
所以,就算我们五个孩子同时去三姑家住,都不会拥挤。
在三姑家借宿最多的是大伯的两个孩子,堂哥读初高中借宿了6年,堂姐读初中和中专借宿了5年。
接着是我二姑家的两个表哥,一个是读高中借宿3年,一个是读初中加技校借宿4年半。
而我是借宿最少的,我高中才考去城里,加上我父母定居在镇上,离县城才35公里。因此除了学校拖堂,没赶上班车,或者天气不好,才会去三姑家借宿。
在三姑家借宿,他们夫妻俩对我们这些孩子,都是当亲生的一样,伙食也非常好,餐餐有肉有汤,饭菜都管饱。
我到现在还记得小表哥的一个笑话,那时小表哥说他在家也好,还是在学校也罢,吃一碗饭就饱了,而在三姑家吃,他吃两碗饭都感觉没吃够。
当时我们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同辈,都笑小表哥说,那是你喜欢吃肉,而三姑做的饭菜里肉多吧!
说实话,三姑在伙食上从没亏待过我们,那肉的份量,就跟家里过节一样,让我们几个借宿的孩子,特别有口福。
像我那爱吃肉的小表哥,明明放小长假或者寒暑假,有的是时间给我们回家,但他为了吃三姑家的好菜好肉,也要再多待一两天才回。
三姑这么热情招待我们,却从来没向我们的家长要过钱,我爸每次怕麻烦三姑,要我塞过好几次伙食费给三姑,都被三姑给回绝了。
三姑对我们这么好,可随着我们这些孩子长大后,我却发现没几个记挂三姑好的。
我不是自夸,除了我,堂哥堂姐和两个表哥都没给过三姑什么回报,就连看望都很少。
比如现在混得还不错的堂哥堂姐两个,堂哥是读了大学,在省城工作的,而堂姐中专毕业,在市区某街道卫生院当护士。而他们工作这十几二十年来,都没去过三姑家。
如果说他们都离家太远,工作也忙,真没时间来看望,可以理解,但他们既不来看望,这联系和人情往来都很少。
过年过节也不晓得孝敬三姑一些红包,或者叫人捎带一些礼品过去。
二姑家的两个表哥,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堂哥堂姐发展好,但他们如今也在县城混得还可以的,大表哥在工厂当领班,小表哥夫妻俩自己开了烧腊店。
同时他们离三姑家的距离也不远,最远是大表哥,他在郊区工厂,相隔17公里,小表哥的店铺近点,离三姑家也就八九公里,但他们却很少去三姑家。
开店的小表哥,他读书时吃过三姑家最多肉,如今他自己开烧腊店了,也没见他送过几只烧鹅给三姑吃
有一次我听三姑家的女儿说,以前她和三姑特意跑老远光顾小表哥的烧腊店,结果买了他们家半只烧鹅,花了208元,算是大单了。
可小表哥夫妻俩也不晓得抹个零,200元算,或者送点其他烧腊孝敬三姑。
并且小表哥好几年没见三姑了,也不关心下三姑的身体和生活,张口就是推销,说如果吃得好,一定要帮他们家的烧腊多宣传.
什么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可以来,还说他们可以加微信在线点,满多少可以送上门……
吧啦吧啦一堆,全是推销的话。
我也很少去看三姑,因为我去省城读大学,又留在当地工作,见父母的时间都很少,除了过年或者家里过立秋会回去,其他时候都是忙于工作。
但我对三姑却没有那么冷漠,每当过年过节给父母寄东西或打钱时,我都会叫父母帮忙给三姑送点过去。
这两年,我工作轻松了点,回家次数多了,我也会在路过县城的时候,顺路去看看三姑。
我不敢说自己就是最有用的孩子,但说句心里话,有时候我真替三姑感到很不值。
过去她对我们这一辈孩子那么好,可我们长大了,她老了,却没得到我们多少回报和感恩。
虽然三姑夫妻俩从不会计较这些,有时候我会很自责地去抱怨这种事,她都会说,没事,各自过得好就行。
但我知道,这都是三姑很无奈的话,在她心里应该是挺心寒的。
尤其是现在表姐嫁人了,家里常年就夫妻俩生活,在这种比较孤独的时候,谁不想身边有这几个年轻人来看望和陪伴!
所以,奉劝大家还是别对亲戚家的孩子太好,对那些孩子太好,就像开盲盒,你为他们付出那么多爱,可他们却不一定会回馈你这份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