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面对生活中诸多纷繁复杂,应如何自处?是争得面红耳赤,还是在计较中迷失自我,亦或是在命运的捉弄中失去方向?
或许需要以下三种智慧,帮助我们在纷杂的人际交往中可以从容应对。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际交往中,赢得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纷争。
富兰克林所言:“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一个真正心智成熟之人,定会明晰,所有的争论其根源皆为立场,而所有的立场背后皆牵涉利益。
更确切地说,利益左右立场,立场决定观点。
商鞅变法之时,众多旧贵族极力反对,商鞅与他们争论不休,虽最终变法得以推行,但也因此树敌众多,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商鞅一心为秦国富强推行变法,这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然而在面对旧贵族的反对,若能采取更温和、更迂回的方式,而不是强硬争论,或许既能实现变法的目标,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仇恨。
激烈的争论往往会让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也许在当下获得表面胜利,但长远来看,却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阻碍。
争来争去,不但会使关系变得紧张僵持,更会令自身陷入尴尬之境。
与其将宝贵的时间耗费于激烈的言辞交锋,倒不如将注意力汇聚于自身的生活,致力于自我提升。
老子曾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懂你的人无需多言,不懂你的人又何必多费口舌!
2、学会放下,方得自在
人生在世,心之所系,便易受其拘;意之所较,常为其所驭。
我们的内心,就像一艘航行在生活海洋中的小船,若被过多的牵挂和计较所束缚,便难以自由前行。
如果一个人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工作中的琐碎之事,他人升职加薪,自己便心生嫉妒与失落;他人事业有成,自己就不是滋味。
处处与他人攀比生活,见别人换房换车,孩子考入名校,心里面就备受刺激。
若总是过于计较,过于在乎,就会被无形的锁链捆绑,最终身心俱疲。
亦如风筝被他人的思想和态度牵制,难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只能在风中飘摇不定。
庞涓嫉妒好友孙膑的天赋,害怕孙膑日后会超过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于是设计将孙膑骗到魏国,诬陷他通敌叛国,施以膑刑和黥刑,让其最终沦落为残疾人。
数年后,庞涓惨遭孙膑设伏,被一举歼灭。
恐怕庞涓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嫉妒,最终导致灭亡。不仅失去军队,还被世人诟病。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曾国藩在面对朝廷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挤时,选择隐忍和退让,避开针锋相对,最终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不必较劲,计较的结果往往与他人无损,徒伤自身而已。
有时选择放下,也并非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领悟。
3、培养平常心,浪越大,心越稳。
命运的轨迹往往难以捉摸,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可能风平浪静,也有可能暴雨骤至。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浪越大,心越稳。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他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命运的捉弄。
他以诗词为笔,描绘世间的美好与沧桑,用才情为墨,抒写自己的豁达与坚韧。
将挫折化作前行的动力,将困境演绎成诗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困境,毫无畏惧,那一蓑烟雨,在他眼中,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寻常景致。
该吟诗作赋就吟诗作赋,该把酒笑谈人生就把酒笑谈人生!
有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接纳。
与其抱怨命运不公,指责生活不易,不如想想如何从自身寻找到改变的力量。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失聪,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学会了多种语言,写下了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自己的经历鼓舞着无数人。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份淡定与从容,并非是对生活的麻木不仁,而是历经风雨后的一种沉淀,与升华。
人生苦短,功名利禄皆浮云,恩怨情仇亦如过眼云烟。
莫与人计较,因皆不重要;莫与事计较,因皆无意义。莫因环境而悲,因皆为经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