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5年,22岁的河北廊坊青年王玉锁决心下海经商。他瞄准了一个冷门行业,想要自己研制一款哮喘喷雾装置代替进口产品。
80年代国内关于哮喘呼吸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才刚开始。作为慢性呼吸疾病的哮喘,直到今天都无法彻底根除,只能通过吸入药物来缓解症状。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玉锁无疑是走在了时代之前,年轻的他更是信心满满,一边抓生产,一边跑销路。
如果一切顺利,王玉锁肯定会在中国医疗行业上崭露头角。可惜幸运女神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没折腾多久,王玉锁就赔了个底朝天,还欠下了一屁股外债。
当初有多大张旗鼓,现在就有多垂头丧气,脸上无光的王老板在老家是待不下去了,他决定到80公里外的天津卫碰碰运气。
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撞出来个河北首富,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年轻的王玉锁只求能在一路颠簸中混口饭吃。
与他相比,沧州的刘明辉无疑幸运得多,比王玉锁还大一岁的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沧州一中的老师。
1986年大学毕业之后,刘明辉从石家庄回到沧州,成了一名大学老师。比起教书育人数安稳了半辈子的父母,刘明辉已经感受到自己那颗不安跳动的心。
至于到底往哪走,年轻的他并不清楚,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背着一身债的王玉锁在大城市天津见到了一个新鲜玩意,他第一次看到煤气灶。
在那个广大农村还在劈柴烧煤做饭的年代,王玉锁的商业敏锐感就如同煤气灶打火一样,噌的一声就上来了。
一番打听后,他知道这些煤气罐都来自沧州任丘。1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油田的3万石油人在任丘会师,一场规模宏大石油会战在此展开。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华北油田的总部就落在任丘。而天津人民用上的煤气罐,就是来自任丘的液化石油气。
王玉锁看中了煤气生意,可他手上没有资金囤更多的货,于是只能先拿了一套煤气灶回到廊坊,在自家的杂货铺里做展示,不过他却想出了个“期货”交易模式:灶具240元/套,包括10罐气,付款后一个月内提货。
没想到三天不到就订出去了20多套,喜出望外的王玉锁抓紧时间从任丘提货,那些用着新式燃气灶邻居们成了最好的广告,一时间燃气灶供不应求。
还清了旧债的王玉锁迅速在廊坊开了一家液化气站,还买来了10台夏利车,干起了出租车买卖。
左手液化气,右手出租车,这都是当时让人眼红的赚钱生意。不过王玉锁出租车生意远没有煤气罐顺利,在连续亏了3年后,王老板只能及时止损。
1992年1月,总设计师发表了“南方谈话”,经济建设从此成为神州大地的主旋律,王玉锁也找到了好机会。
之前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国企垄断,而搞活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却给王玉锁开了一个口,他趁势承包了华北油田的几口天然气气井,然后铺设管道把天然气通到了廊坊开发区。
1994年,王玉锁的新奥燃气又把天然气引入廊坊市区,让“管道之城”廊坊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
十年时间不到,王玉锁就成了廊坊小有成就的的天然气老板,只不过他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生意版图会庞大到自己都无法想象。
2
当廊坊的王玉锁生意渐入佳境时,沧州的刘明辉也下海了。他遇到了来沧州投资的华侨商人陈恒辉,负责帮这位老板打理在沧州的啤酒厂、制药厂、养鸭厂、水泥厂等等产业。
可惜这位华侨在内地的投资并没有成功,随着陈老板收缩战线,把投资重心放在了香港和深圳,刘明辉也跟着陈老板一路从北到南。
在香港开公司,使用“中国”“中华”“亚洲”作为企业名称抬头并无法律障碍,但名称却着实唬人。
在陈老板一番操作下,名头大大的中国网络通讯集团和亚洲环境发展公司先后成立,此外他还投资1.8亿收购了日本上市公司岩石井服装贸易公司,然后把自己在东南亚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装进了这家公司,操盘的同样是刘明辉。
这时的刘明辉,已经在商界闯荡多年,虽然还未获得多大的成功,但是学费也缴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他已经注意到,大陆的城市化进程伴随商品房改革已经开启,而参照香港,作为城建标配的燃气管网肯定会是重点。
另外一边,1998年9月新疆克拉2气田横空出世,为上马“西气东输” 工程提供了坚强的现实支撑。
2000年2月14日,国务院朱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办公会,听取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论证汇报。半年之后,西气东输工程正式立项。
春江水暖鸭先知,进入新世纪后的资本敏锐度早已今非昔比。
2001年,香港富豪李兆基旗下的中华煤气,开始大规模进军大陆市场。无独有偶,超人李嘉诚也收购了在大陆开展业务的百江燃气12.8%的股权。
在这些大富豪的带领下,众多香港公司开始涉足大陆燃气业务,早就有意于此的刘明辉自然也不甘心落后,在陈恒辉的支持下,岩石井服装贸易公司改名为“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开始涉足中国内地城市的燃气业务。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同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各大燃气公司乘着这股东风,纷纷各显神通,抢占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
刘明辉十分清楚,中燃要想在内地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核心是搞定地方政府,那前提是后台要足够硬。
为此,他找来了国台办直属事业单位——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
成立于1993年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顶着对台工作的大帽子,而旗下的海峡金融控股公司在成为中国燃气的股东之后,中国燃气顺理成章就有了国资背景和国家使命。
中燃在大陆业务果然顺风顺水,在美林证券的帮助下,中燃还对接上欧美资本,募集了充分的发展资金。
而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中燃股权的问题还是暴露出来,因为到此时为止,中燃名义的上的大老板还是华侨商人陈恒辉,刘明辉还是没有一分股权的高级打工仔。
陈恒辉只是在一开始出了小钱,之后中燃的大踏步发展刘明辉自然功劳最大。换作任何人在刘明辉的位置,心里都不可能平衡。
最终在美林证券的帮衬下,刘明辉从自己老板陈恒辉手上买下了25.73%的中燃股权,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此后,中国燃气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当然同样跑得飞快的还有王玉锁的新奥燃气。
王玉锁和刘明辉这两位河北老乡,一跃成为中国能源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
3
2007年香港富商李兆基的港华投资,并购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百江燃气,其后改名为港华燃气。
港华燃气掌舵人李家杰是李兆基的大儿子,他被安排打理李氏家族在内地的生意,而港华燃气正是李家在大陆最重要的产业。
在这次收购之前,由于三桶油基本放弃下游城市燃气市场,能与港华争夺市场蛋糕的只有王玉锁的新奥和刘明辉的中燃。
三人年龄相近,虽然出身各不相同,却都在时代浪潮的推波助澜下相会。
作为管道天然气分销商的三家公司,同时踩中了城市化进程的风口,当房地产公司都在高周转时,拿到特许经营权的三家公司只需要铺设管网,就可以坐地收钱了。
民营的新奥、港资的港华、国际资本入局的中燃,恰恰代表了改革开放之后交汇神州大地的三种资本力量。
不过很快天然气市场就迎来了熟悉的老面孔——国资。
先是央企华润进军城市天然气市场,另一家巨无霸央企中石油更相继组建了三个“昆仑”——昆仑能源、昆仑天然气和昆仑燃气,分别负责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压缩天然气(CNG)业务、城市燃气业务。
国家队的强势入局,自然引发了对市场的激烈争夺。随着之前的跑马圈地,城市燃气专营权早已成为稀缺的“垄断”资源,后来者要想参与或扩大业务领域,必须通过收购才能达到目的。
冲的比较凶是刘明和中燃, 2009年4月,中燃签署福建安然项目股权转让协议,第一次并购集团性城市燃气公司。
2010年1月,中燃又以21亿港元控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裕燃气。1个月后中燃又成功收购广西南宁项目,确定了在西南的市场地位。
然而就在中燃狂飙突进的时候,刘明辉却差点因内讧而功亏一篑。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刘明辉正在深圳中燃总部召开会议,却因涉嫌职务侵占而被深圳公安当场带走,随后被刑事拘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起轰动事件的幕后,正有小股东的争权的魅影。
当初为了给中燃背书,刘明辉找来了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做股东,有了国资、部委的招牌,中燃才能在跟政府打交道中如虎添翼。
这也是为什么中心主任李小云会被推举为董事会联席主席的原因。而在刘明辉出事之后,同样来自中心的董事局副主席徐鹰召开会议,详细列举了刘明辉的“犯罪过程”和“犯罪证据”。
言外之意,刘是出不来了,公司接下来要听他的。
刘明辉身陷囹圄,自然无从知晓徐鹰的小动作,而公司立刻陷入了困境。不过这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却是个“摘桃子“的好时机。
王玉锁行动了,2011年12月,新奥燃气联合中石化向中国燃气发起了迅猛的收购要约,总收购价约167亿港元,其中新奥支付收购55%,中石化支付45%。
这场收购大战立刻吸引了资本市场眼球,如果新奥燃气收购成功,将稳坐城市燃气市场“头把交椅”,远超港华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而中石化也会迅速将产业链延伸至天然气销售终端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场收购与反收购的攻防之战在无声中展开。
4
面对来自新奥和中国石化的全面收购要约,中燃董事会肯定是拒绝的。
此时已经获得保释的刘明辉迅速行动,他不仅自己开始增持公司股票,并与在伦敦上市的富地石油公司联手成立chinagas group,抬高公司股价,提高新奥和中石化联合体的收购价格,以此阻止收购。
不过受公司内讧传言影响,中燃的股票低迷。刘明辉的防守很快捉襟见肘,此时他需要更有力的强援。
2012年5月,北控集团以每股4.1港元价格从阿曼石油公司购入约2.38亿股中国燃气股份,并且还从股票市场内以每股平均3.87港元的价格购入约1000万股中国燃气,使其持有中国燃气股权达到8.96%。
可以说这是刘明辉扭转局面的一步妙招,因为北控占的股权,并不能对中国燃气的实际控制,但是北控的国资身份,却正好替代了退出的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
2012年7月24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宣布,对中燃创始人刘明辉不予起诉,无罪释放,这正意味着“中燃12·17事件”的最终落幕。
如此一来,刘明辉确保了中国燃气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3个月后,中国石化与新奥能源正式终止了对中国燃气的收购要约。王玉锁功败垂成,而中燃还与中石化达成了战略合作,刘明辉似乎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这次全行业瞩目的收购案之后,天然气江湖再无大新闻。而10多年后的今天,五大燃气公司已然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截至2022年,中国燃气覆盖城市数量高达661个,用户数为4500万;而新奥覆盖的城市为只有254个,服务用户数为2800万,之不过新奥却以1100亿业绩超过882亿的中燃。
在2023年的财富榜上,王玉锁更以550亿的身家排名百富榜第75位,荣登河北首富宝座。
从1986年的第一个煤气罐开始,王玉锁用37年成就了自己中国燃气大王的名头。
只不过比起财富积累和身家排名,普通民众神经更敏感的是天然气安全。
从2021年的十堰天然气爆炸到前不久的燕郊燃气爆炸,都有民营天然气公司参与运营的影子。
家大业大的新奥,远不能高枕无忧,不管是现有管线管理还是业务拓展,新奥想要进一步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按年龄来算,王玉锁今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新奥现在仍然离不开他,强敌环伺,一个不小心就被会超过。
毕竟中国燃气大王这个名号,王玉锁的那位河北老乡仍然还很有兴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