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里,常常能看到某某纵队这样的番号。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当中,纵队这种编制的确是普遍存在的。
咱说我军啊,红军那时候还有抗战的时候,都设有纵队级的编制。但是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纵队的编制以及它的内涵可不是一样的。
就说抗战那时候吧,八路军那些带着数字番号的纵队(像八路军第3纵队),一般是负责某个战略方向的部队,人数常常能有好几万呢。可在地方性的战斗里,也会有某某纵队出现,不过这实力人数就少不少了。
抗战胜利后,我军把主力部队集中起来编为野战兵团,这时,纵队一级的具体实力数才有了新的界定。
那时候定了个规矩,各个战略区得赶紧从现有的兵力里,抽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的人编成野战兵团,剩下的人编成地方兵团。
野战兵团在旅以下采用“三三制”编制,每个旅的人数不超过七千。用三到五个旅组成一个纵队,而在华中、山东已经编成师的地方,则以三到五个师组成一个纵队。
这会儿的野战纵队被确定为处在野战兵团下面,野战师或旅的上面的一个编制级别,其实就跟军一级差不多,兵力数量在两万多人到三万多人
左右。
接着,咱军队各大战略区的野战军陆续组建起来了,编制里的主力部队就是某某纵队。通常来说,纵队级别下面也是实行“三三制”,有的战略区纵队下面管着旅,有的是师,不过这时候的旅级和师级差不多是在一个层级上,它们的下级编制都是步兵团。
在1948 年大决战来临前,全军的野战步兵纵队总共有 51 个,全军野战兵力的数量是 149 万人。
西北野战军有7个步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也是7个步兵纵队,华东野战军有15个,东北野战军有12个,华北军区则有10个步兵纵队。
另外,东北野战军设有铁道纵队与炮兵纵队;华东野战军还有特种兵纵队;其他野战军也直接管辖着炮兵等特种部队。
因为各个战略区部队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所以那时各大野战军的野战纵队的兵力数量差别很大。
在1948年9月的《关于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里,把当时
我军的野战纵队分成了三类。
一种是西北的编制,一个步兵师有八千多人,一个纵队是两万五千多人;另一种是东北的编制,一个步兵师有一万两千多人,一个纵队差不多四万三千人;还有一种是比较适中的华北、中原、华东的编制,一个步兵师差不多九千来人,一个纵队将近三万人,不过这里面不包括炮兵团、补充团和运输担架队。
虽说上面提到的这三类编制是有的,可因为实际情况有差别,所以落实的状况也各不相同。
先说说东北部队,那时候东北野战军的步兵纵队有十二个呢,从第1纵队一直到第12纵队。
东北野战军的兵力特别充实,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大概能有12000人上下,有的步兵师人数可能还更多些。像这样的三个步兵师,再加上纵队直属队,平均下来每个纵队的兵力确实在40000人往上。
就拿塔山阻击战来说,承担主要任务的第4纵队,其兵力有四万多人呢。
那时候咱我军的野战纵队里,东北野战军的纵队编制是最大的
,连当面国军的主力军兵力都没它充实。
那时候国军的步兵军,按理讲该有三万多人呢,可实际情况是常常就只有两万多人。
1948 年打塔山阻击战那会,国军的主力是从华北调过来的队伍,说实在的,他们两个军的兵力也就跟咱们的第 4 纵队一个军的兵力差不多。
国军华北部队不晓得东北我军的实力咋样,结果吃了大亏,遭到猛击。那号称从没丢过一挺机枪的赵子龙师,三个团被打得就剩三个营了。
东进兵团的国军咋这么冒失呢,明显是把对华北我军的看法,简单地套用上了。实际上要说纵队一级的兵力,华北我军和东北我军差别挺大的(武器装备也是这样)。
那时候按理来说,华北我军纵队编制的兵力本该是两万多人,差不多近三万呢,可实际上没达到这个数。
拿1948年8月才编成没多久的第3兵团来说,第1纵队的兵力是
16800人,当中兵力最少的第2旅仅有4100人;第2纵队有16500人,它所辖的两个旅平均大概是7000人;第6纵队是17100人,兵力最少的第18旅仅有4200人;另外,兵团直属队有2000人。
整个兵团总共有 3 个纵队 8 个旅,兵力总共才 52400 多人,这只比在塔山防御的东北野战军第 4 纵队多了一个东北野战师那种标准的兵力数量。
那时候在葫芦岛督战的罗奇觉得,咱解放军的一个纵队也就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师,他那东进兵团集中了好多兵力呢,觉得肯定没啥问题。
结果一打起来,问题就显现了,最激烈的一仗整整打了六天,东野第4纵队的前沿阵地硬是让人站不稳脚跟。
最后呢,第4纵队里的第11师还没咋行动呢,后边的大部队就把锦州攻占了,到这时候,罗奇这些人才清楚地认识到东野部队的厉害。
跟华北部队类似的是西北部队,实际上其编制兵力也没达到编制表上所说的那么多数量。
那时候西北野战军有7个野战纵队,等到1949年初全军把番号统一了,纵队改成军之后,再算上2个骑兵师,第一野战军才有15.6万人的兵力
。
所以在 1948 年大决战开始前,西北野战军的纵队平均兵力大概也是没到两万人。
一直处于苦战之中的中原野战军,那时的状况跟华北和西北部队相比,也没好到哪儿去。
1948 年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原野战军对各纵队的实力情况做了统计。
第1纵队有17915人,第2纵队有15521人,第3纵队有17724人,第4纵队有31695人,第6纵队有21644人,第9纵队有20755人,第11纵队有15659人。
(http://www.gpboftec288.cn)
来源:http://www.020wj.cn
(http://www.iotmobile.cn)
来源:http://www.722822.cn
(http://www.xintongdayeya.cn)
来源:http://www.lianbing.com.cn
(http://www.d050.cn)
来源:http://www.91training.cn
(http://www.aik23.cn)
来源:http://www.rzha.cn
(http://www.hdruitong.com.cn)
来源:http://www.a7uc.cn
(http://www.one-t.cn)
来源:http://www.zhinanyao.cn
(http://www.chenzhouren.cn)
来源:http://www.alimbaba.com.cn
(http://www.en02.cn)
来源:http://www.vhmtixc.cn
(http://www.jxit120.cn)
来源:http://www.agrees.com.cn
那上面说的 7 个野战纵队,总共的兵力大概有 14 万人,算下
来平均每个纵队的兵力是 20000 人。
就兵力来说,只有第4纵队的兵力在3万人以上,第6纵队和第9纵队的兵力在2万人以上,其余4个纵队的兵力都没到2万人。
那里面,兵力最少的纵队,其实跟东北野战军兵力充足的步兵师相比,兵力没多多少,就连武器装备都还不如人家呢。
就说1948年大决战之前,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的技术装备是这样的:山炮有7门,重迫击炮1门,中口径迫击炮22门,60炮18门,小炮56门,重机枪58挺,冲锋枪176支,轻机枪349挺。
就当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师的标准配备来看,恐怕这一个师的主要技术装备在很多方面都要超出不少呢。
所以呢,中野部队差不多同等规模去包围那装备特好的黄维兵团,这可太难了,部队牺牲也不少。虽说最后把黄维兵团给围歼了,那还是靠华野主力的一部分来支援才弄成的,可咱这边兵力优势其实也没多强,但就算这样
还是把黄维兵团给拿下了。
在淮海战役里,华野部队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比中野的情况好一些,不过华野的兵力状况也不太理想。
那时候华野部队的野战纵队是全军里最多的,有12个番号是步兵纵队的,从第1到第13(没第5),另外还有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以及特种步兵纵队,这样算下来野战军总共有16个纵队,比东野的14个纵队还多呢。
不过要说兵力数量的话,华野的那 16 个纵队,其兵力反倒不如东野的 14 个纵队的兵力多。
淮海战役前有统计,华野的16个纵队总共兵力是36万多人,其中12个纵队的兵力有31万人,剩下那几个纵队的兵力加起来大概是5万人。
拿番号纵队的平均兵力来说,每个华野步兵纵队的兵力大概是26000人上下。可东北野战军番号纵队的平均兵力在40000人往上,华野纵队的兵力仅是东野纵队的三分之二,差不多差了一个主力师呢。
华野里头兵力最多的是第9纵队,可也就31091人,跟东野纵队
的平均兵力数相比,还差着将近一万人呢。
粟裕将军那时认为,野战纵队的兵力最好是在35000人上下,这样在打仗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因为步兵有损失就撑不住战斗的情况。
但事实上,在淮海战役前,华野这边,就算是兵力最多的第9纵队,也还是没达到理想的编制情况。
在淮海战役里,咱解放军是以少对多,打的那可都是国民党军剩下的主力兵团,所以这仗打得特别惨烈。好多步兵纵队伤亡挺大后,就把勤务人员跟技术兵补充进去,再加上抓了俘虏立马补充的办法,这才让纵队的战斗力得以保持。
华野因为老是能打胜仗,打胜了还能立马得到补充,所以战斗力能保持住。不过在大战的时候,编制体系和层级会乱套,打完后就得好好休整训练一下。
所以,在三大战役里,淮海战役的作战伤亡是最多的。
不过呢,三大战役打完后,国军的好几支主力部队都接连被消灭了,这样一来,我军就有足够时间去补充人员和整顿训练部队了。
等百万雄师成功渡过长江后,各个野战军的步兵军兵力差不多
都能达到理想情况了。靠着这样的力量去横扫残余敌人,让解放战争的进程大幅加快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