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感觉,身边朋友开的公司一个个都不行了。
连公司买卫生纸都得CEO签字批条子了。
以前害怕自己被公司优化,现在害怕自己公司被大环境优化。
打工这么多年,工资虽说没咋涨,但是格局倒是膨胀了,已经开始操老板的心了。
不过话说回来,公司的冷热也关系到打工人的前途以及钱途。
万一大船要沉,跑慢了那可就只剩下穷途了。
在这种氛围下,给公司把脉,看事业线的秘籍开始在江湖上流传。
“公司倒闭前的N个征兆”甚至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职场摸爬滚打多年,创业失败十几次的商业鬼才,我总结了出了很多社会学“偏方”,最简单直白的一个征兆,就是:
公司是不是越来越爱抓考勤了?
1
抓考勤这件事,本质上是老板和领导的注意力分配失调。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标志着公司的经营状态出大问题了。
首先,一家公司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赚钱。
当企业运转良好的时候,它的目光,或者说是老板的目光,一定会放在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上的。
市场上的厮杀那么激烈,想多吃一块肉,就得拿出所有的精力,花在扩张、增量、打仗上。
这是在创造利润。
而考勤,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为的是提高效率,最终目的还是要创造更多的利润。
但是,抓考勤,坏就坏在一个“抓”字上。
手段变成目的了。
对于一些完全不需要严抓考勤的工作,公司突然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员工身上,看员工晚了几分钟上班,看员工上厕所花了多少秒,看员工吃了多少零食、用了多少纸抽、喝了多少水,这说明什么?
注意力多到无处发泄。
这往往意味着一线业务出了大问题了,要么是通关拿下可以躺平了,要么就是彻底没救,多看一眼都会爆炸。
因为抓考勤,是一件精力成本非常划不来的事情。
传播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智带宽”。
就像网络的带宽一样,一个人处理信息、做出决策、保持专注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是有最大值的,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
尤其对老板和领导来说,精力分配的方向更加重要。
越向外取,越说明市场空间越大机会越多,公司那也是更有奔头的。
但如果反过来,打仗的时候老板不去看前线态势,决定进攻方向,最后跑去算士兵上厕所的平均时间。
只能说,抓不了大环境,只能抓厕所的小环境了。
之前上学的时候总喜欢调侃:最无能的领导最爱搞卫生,这不是没道理的。
毕竟锅里肉多的时候,谁没事费劲去抠牙缝填肚子?
精力从来都是稀缺资源,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刀把上,就说明公司可能要走下坡路了。
2
在“抓考勤”之外,还有一个给公司把脉的方法:看一家企业怎么花钱,
企业怎么花钱,怎么采购,其实就能看出这家公司决策人的精力分配情况,以及是不是愿意为品质付费。
起码在采购和花钱这方面,这家公司的倾向是选择规范+省心,一般会比较正规,而且愿意支出更高的工资。
我之前经常调侃自己:成功男人用京东。
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兜比脸干净,就特别容易陷入细枝末节当中。
总是把精力放在各个平台比价,怎么买更便宜,市场上产品那么多,平台那么多,优惠政策又那么多,决策起来属于是千头万绪,一研究一个不吱声。
而且最终回过头来再看,这值得吗?
精力成本投入进去,换来的“产出”可能几百块都没有。
买十件东西便宜一点,碰上一个假货就全亏回来了,如果再有一个质量问题,售后找不到人,那就彻底亏大了。
有些钱看着省了,其实是一点没省下。
再往后,工作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值钱,精力越来越稀缺,我就基本上首选在京东上买东西了。
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特别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实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时间真的是金钱,多花的时间精力,省了纸面数字,其实浪费掉的是人效。
说起高效专业的采购服务不得不提京东,最近京东还专门针对企业用户搞了“定向爆破”,专门搞了一个“中小企业电脑节”:
这已经是京东连续七年开展的企业采购节了,活动品类非常齐全。
主打的办公电脑,从全套主机到轻薄笔记本,还有全能小钢炮,有主打处理器的,有主打AI的,有主打续航的,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类办公需求。
而且,除了产品的折扣,活动里还有额外的采购补贴,注册企业会员享3000元采购补贴,至高享900元津贴券、月月采购免运费;如果已是企业用户的朋友享团购低至85折,至高达量返3000元京东E卡,优惠简单直给,不用被逼成为采购做题家。
在电脑之外,会场里也有手机平板,办公外设耗材等等产品。
最近如果有采购计划,还是可以多关注一下京东的这波采购节。
在这波降本增效的寒风里,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场上,把心智带宽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抓好公司的大任务,才是真的硬道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