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16名视障伙伴&16名视健伙伴一起开启了为期4天3晚的旅行,在福建平潭岛上感受自然,探索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很多读者会好奇,包括我自己在去年也并不了解:

盲人和低视力残疾人,真的可以出去旅行吗?他(她)们出去旅行能玩什么?会不会很危险很麻烦?

行程真正做起来了,我现在也能非常确定地告诉大家,视障伙伴是渴望出门旅行,并且可以出门旅行的。视障伙伴在旅行过程中需要一些善意的协助,但并不至于很麻烦,很危险,只要多些耐心,做好规划,和视障人士一起旅行可以有非常好的体验。

因为筹备融合旅行团,略微积累了一些心得,给读者们分享一些和视障人士日常相处或一起旅行时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事项。

第一部分:言行方面的禁忌

不要在公开或私下场合用“瞎子”来指代称呼视力障碍群体,可以称呼视障人士、视障伙伴。视力障碍是人类诸多生理障碍的一种,是客观中性描述,而“瞎子”是带有一定贬损感情色彩的主观描述,通常也并不准确。

视力障碍从全盲到低视力,有很多种不同的状态,有的是连光感都没有的全盲,有的是有光感知道明暗但没有图像,有的是视力很低只能勉强看到视力表最上面那个E,对面不相识。所以,统称盲人也并不很准确。

与此相应的,我们视力健全人士也不要自称“正常人”或者“明眼人”,因为与正常人相对的是不正常,视力障碍人士并没有不正常。

再有,作为视健人群不要讲视力障碍相关的笑话段子,人家拿来自嘲是心理强大的表现,你拿来取笑就很不礼貌了。更糟糕的是去恶意模仿嘲笑视障人士的动作神态,那非常恶劣。

与此相应的,在视障伙伴因视力不佳在生活中出现什么差错时,不应该嘲笑或苛责他们。

还有一些和刻板印象相关的大家可以留意。例如,有一部分视障伙伴从事推拿按摩工作,如果是在按摩馆里面,当然非常欢迎大家请他们帮忙做推拿按摩或者康复治疗。但是在非工作场合,比如一起旅行的时候,贸然请视障伙伴帮忙按摩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很多视障伙伴会按摩,但这只是他们的工作,不是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

简而言之,不要对视障人士的职业选择或者生活状态有刻板印象。举个例子,我们团里的视障伙伴有做律师的,有做医生的,有做钢琴调律师的,会难一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是可以做的。

与刻板印象相关的,还有询问视障伙伴“你们是不是耳朵、鼻子、触觉特别灵敏啊?”这也不太礼貌。

现实中,视障伙伴因为视觉不太方便,获取环境信息更多依赖听觉、触觉,锻炼得多了可能会有所强化,但并不会神化。以为视障伙伴个个都是顺风耳,刚见过一面就猜猜我是谁,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还有,不建议主动询问视障发生的原因/时间,尤其是不要在公开场合让人回忆讲述这些细节,不要学倪萍,不要学朱军。如果视障伙伴主动提起这些信息,或者是讨论其他问题时自然延伸到这些信息,可以表达“那一定很难”等理解话语,但不建议表达“好可怜”等怜悯话语,要共情,而不要同情。

第二部分:和视障人士相处的建议

视障伙伴,即使是全盲人士,常规的走路、用餐、如厕等都是可以自己完成的,不需要全部代办,更不需要随时随地贴身照顾。和视障朋友日常相处或者一起旅行,需要提供一些协助,但绝不需要我们做个贴身管家。

我们团里有一位全盲的妈妈,带着4岁的孩子和我们一起旅行,作为妈妈,她一样可以照顾好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在陌生路段帮妈妈领路,就特别温馨。

在复杂危险路段,盛热汤、夹特定的菜、辨识男女厕、上下车等情形下,可以主动为视障朋友提供帮助,判断不准的可以询问视障伙伴是否需要“协助”、“引导”,尽量避免问是否需要“帮助”。

在引导视障伙伴走路时,标准的引导姿势其实是让视障伙伴抓着胳膊肘后面,或者搭在肩膀上(需要身高相近),避免触碰视障人士的隐私部位,也避免被对方触碰隐私部位。

如视障伙伴因不小心而第一次触碰到你不舒服的地方,敬请谅解并坦诚沟通告知对方:“你刚不小心碰到我了,咱们下次注意啊”。如视障伙伴反复触碰到你,或有其他让你不舒服的言行(通常不会发生),也可以严肃告知对方或请领队协调处理。

C.旅行中遇到搭帐篷等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中,视健朋友请勿大包大揽,应尽量让视障伙伴有力所能及参与的机会。

D.视障人士向你请求协助时,请在力所能及和心甘情愿的范围内尽力协助,如超出能力范围或者有任何不乐意的地方,可以直接婉拒“不好意思这个我做不到/不擅长”,同时将情况告知工作人员,以便让视障伙伴的需求得到响应。

E.最重要的原则是,大家一起出来旅行,是朋友,是旅伴,不是慈善帮扶献爱心活动,把握这一点就能相处自在。

大致就是这些啦~我因为想把道理讲清楚,所以写得比较复杂一点,实际应用起来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互相尊重与互相帮助。

一点建设性意见:

希望读者朋友们,特别是从事旅游行业的朋友们都能以平常心接纳视障伙伴出门旅行,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协助。

谢谢大家!